第二部:探索 逆流而上
中华药业的领导层找到了我们。
深度介入营销和传播领域,贯彻“一手抓营销策划,一手抓传播策划”,已为多个保健品和医药产品创造了不俗的市场业绩。
凭借多年的药品市场运作经验,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对这样一系列家家需要,有良好品质和深厚市场基础的产品,卖1个亿实在有点少。
试想,13亿中国人,如果有10亿人每人只购买1元钱清凉油,就有10亿元的市场,而在销售旺季,尤其在农村市场,这并非天方夜谭。
虽然目前清凉产品的替代品很多,龙虎清凉系列产品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中华药业是目前中国市场清凉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且产品远销86个国家和地区。
我方的策划人员谈了三点看法:
1、工作重心转向OTC市场。基于这样一些基本事实。
国际统计表明,一个新药作为处方药的生命周期平均为8年左右,而转化为非处方药后则能长达30多年。非处方药相对安全并且成熟,可以按照消费品的运作模式销售,塑造强大的品牌优势。
1999年,我国的OTC药物销售额为178亿元,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OTC药物销售额可望达600亿元。
在目前中国公共卫生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普及和推广OTC药品是大势所趋。
2、把握渠道、终端主动权。加快对OTC渠道和终端的控制。狼多肉少,你不做,别人也会做,越早抢占终端资源,越早得利。
3、实现营销转轨。从目前粗放的传统渠道运作向OTC市场化运作转轨,加强对药店终端的控制力。做渠道、做分销、做大流通。早转轨,早发展。
4、以龙虎品牌清凉四大金刚(清凉油、风油精、鼻舒、人丹)为OTC板块拳头产品,撬动市场。
第三部:激变 向OTC市场大进军
2003年,是中华药业的“营销年”。
我们和中华人达成“营销捆绑合作协议”。从队伍、渠道、终端三方面着手,和企业一起,培养营销队伍、占领终端资源、优化品牌结构,为中华药业的销量提升与长远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从无到有,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OTC终端队伍
终端的战争是人的战争,人是决定性力量。要想实现终端突破,做大做强,除了要有决策层的深谋远虑和正确的策略,还需要有严谨到位的执行力。而执行,主要依靠的是一支组织严密、有韧劲、有战斗力的营销队伍。
而当时的中华药业,只有一支不到20人的商业队伍,负责销售走货,不介入终端事务。企业坦言,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人力组建一支终端队伍,需要你们的帮助。
于是,我们协助客户,招募了一支20人左右的OTC终端队伍,从当时企业的消化能力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数字,从无到有,不可一蹴而就。20人主力培养,1年后成为OTC骨干,稳固中层主力,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再复制基础人员,相对稳健。
人员到位之后,我们做了三件事。
首先,明确人员职责。我们确立层层分级的组织结构,制订了《OTC队伍管理规范》、《OTC主管管理规范》,《OTC经理执行手册》等,明确了各级成员的日常规范、岗位责任。引进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制度。从四方面综合考量:看销量、看回款、看当地开拓的难易程度、看与其它部门的协作表现。奖勤罚懒、奖增罚减。以鼓舞销售队伍的斗志,保证实现增长的大目标。
其次,建立培训制度。制订针对各层级的培训制度,撰写了培训文本,如《OTC经理培训手册》、《终端店员培训手册》。由我们组织专人讲师,为OTC队伍和相关部门进行培训。
再次,贯彻监督机制。委派专员和龙虎市场专员一起,组成全国市场特查组,巡回各重点市场,检查终端铺货、维护情况,系统把握渠道终端进程,及时调整执行力度,与市场同步协调。
现在回头看来,当时稳扎稳打建立起来的这支终端队伍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有长远发展志向的中华药业而言,这支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他们,最后的销量增长恐怕难以顺利实现。更有战略意义的是,这支队伍的建立为企业将来的系列化产品运作埋下了很好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