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钢铁的大门,显得威武气派。
2008,“高调”亮相在杜双华的办公室,挂着唯一的一幅字:请上帝赐予我两颗心,一颗做人的平常心,一颗做事的勇敢心。
在魔鬼般做事速度之下,杜双华实际上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在汶川大地震捐款和这次日钢重组事件之前,极少有人听说过杜双华这个名字。
现任日钢集团秘书处副主任方磊,曾经是日照电视台记者,去年来到日钢工作。在她长达7年的当地媒体工作中,“基本没有采访过日钢,从来没有采访到杜总,只有在创建初期的奠基仪式和烘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时,受市政府指派,才能来日钢采访。”在她看来,这个企业“太低调了,根本不需要媒体报道”。
然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杜双华个人捐款1个亿,首次高调亮相。当年,胡润在中国财富排行榜中,把杜双华排在了第二位。
有媒体猜测,杜双华破天荒地如此高调,是在向山钢示威。因为,2008年3月,山钢组建一完成就放话:山钢将继续重组日照钢铁和青岛钢铁,实现山东大钢铁梦想。
“示威”这一点,没有得到日钢方面的肯定。但是,捐款一事,的确让杜双华从幕后走到台前。媒体的关注,也确实达到了“助威”的目的。
据日钢集团秘书处副主任方磊说,包括杜双华本人的捐款,日钢共捐现金1.5亿,后来为安康家园投入1.8个亿,并且将抚养500多名孩子直到完成最高学历的所有费用。
尽管,捐款晚会,以及后来《新闻联播》对安康家园的报道中,杜双华都没有露面,但是,杜双华接二连三的高调做法,已经对即将到来的这场“国进民退”的重组案形成了强烈的阻碍。
在2009年9月13号,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对山钢和日钢的重组案也表示了质疑。
日钢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对《中国周刊》记者说,9月6日签署的协议,给日钢很大的优惠,可以允许日钢租赁三到五年,盈亏自负。“下周(9月中旬),我们将聘请资产清算公司入主日钢,接下来的三个月,要签署三四十条具体协议。”
9月7号,日钢召开的内部高层会议上,杜双华表示“非常理想”。而之前的2008年11月签署初步协议时,这位日钢的老板甚至没有参加。
其实,杜双华还有一招没有最后定局,那就是他在去年年底开始将日钢30%的股份入主香港开源控股,并成为开源控股最大的股东。资本市场并购,当时显然加剧了并购的难度。
至此,杜双华高调慈善姿态一箭双雕。
或者说,他的慈善从来都是一箭双雕的。譬如,杜双华捐助周边村子,稳定了民心。
日照韩家营子村委书记韩帮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2003年和2004年,村子和日钢发生过两次大的冲突,动刀动棍直接原因是日钢对村子的土地补助款,迟迟不到。根据日钢建立之初的协议,日钢需要每年向所占用土地的村民补偿10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