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梯子:让产品成为载体
2000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开发、制造的大排量摩托赛车--ZS750,在宗申集团问世。宗申750的问世引起了国际赛车界的关注,一直和宗申车队有密切联系的法国《摩托周刊》记者FranckPeret以连续两期的报道详细介绍了这款车,并给予高度评价。今年2月9日,德国《MOTORRAD》杂志记者杰瑞-曼也专程来到重庆,同行的还有杂志社特邀试车手,在2000年澳门格兰披治摩托车大赛中代表宗申车队参赛、并夺得750ML组冠军的德籍车手马克斯-巴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完成一份ZS750的试车报告。《MOTORRAD》的试车报告以审慎和严谨而在国际赛车界享有权威。在ZS750的试车报告中,马克斯对其良好的操纵性能赞不绝口,他描述:“启动、加速到150公里、减速,然后停止,这一切都可以在狭窄的厂区内轻松完成。”
在积极参加从国内到国外的权威赛事的基础上,宗申还借机推出了自己的跑车——宗申赢家。这是国内企业首家推出的跑车,分别为150CC和200CC,它的高调推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之前,大排量跑车都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国内企业生产的摩托车都局限在150CC以下。它的诞生打破了国内不能生产中高档摩托车的寒冰,不仅标志着国内摩托车制造水平的提高,更是进一步地为宗申烙上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而随后,国内多家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排,但是,领先的宗申毫无疑问地成为被推波助澜的大排热的排头兵,这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宗申的地位。
除此之外,宗申开始进军摩托车文化用品。2006年7月,宗申与广州一家服装企业合资组建一个专门生产和销售摩托文化用品的子公司,宗申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斥巨资大规模开发汽摩文化用品的企业,投资总额将达3000万元。在宗申自办的文化用品网站上,一大批打着宗申商标的摩托车相关产品标价已经出现———宗申背包100元、防风镜56元、皮带165元……。目前,宗申已经开发出180多种摩托相关用品。重庆、湖南已有20多家经销商开始销售宗申的摩托车文化用品。据悉,宗申在全国共有2000多家经销商,今年计划发展100家销售宗申的摩托车文化用品;其次是专卖店,宗申认为在产品上市之初厂家需要大力推广,而专卖店是主要形式,日后还将吸引加盟商,计划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店。7月,在成都商业中心建立第一家宗申文化用品专卖店正式开业,今年内成渝地区准备筹建25个专卖店。2007年4月,在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开业的“宗申?激情”文化用品店,意味着宗申摩托文化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强化品牌内涵,建立牢固的品牌区隔带,而且还能扩大其影响力与范围。无论是宗申赢家跑车的推出,还是进军摩托车文化用品,宗申的摩托车文化氛围渐渐形成。
文化用品不仅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盈利空间,而对于希望承载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宗申来说,产品更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个产品就是一粒种子,就可能播种下一个文化的希望。而不断开发的摩托车文化用品,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更加浓厚而周密的文化氛围,而且更是一个传递摩托车文化的有效载体。显然,这已经超过了普通的广告效应。
第三个梯子:跟哈雷握手
作为世界摩托车界的王冠、摩托车文化的真正符号——哈雷一直是摩托车第一品牌。1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哈雷成为真正的独一无二。作为一个以低端产品起家的企业,要想跟世界摩托车第一品牌合作,几乎是异想天开。然而,在日本以实用主义为特色的品牌面前,国内品牌被挤压到利润的最低端。因此,要想突围,不仅是技术的突围,更是文化的突围。因为,消费高端摩托车其实就是消费一种独特的文化。
宗申一直专注于摩托车运动,并强力建设宗申摩托车文化,也就是一种策略:与哈雷文化的对接。只有主动的对接,才可能携手合作,将真正的摩托车文化嫁接、移植到宗申品牌上来。宗申集团的老板还专门收藏了3辆哈雷摩托。2006年6月,购买的第三辆哈雷摩托刚运回重庆,这款摩托是哈雷100周年纪念版,全球仅生产了200辆,左宗申买到了第88辆。他之前收藏了的两辆:一辆2004年流行的哈雷“运动者883标准型”,这款车排量只有883CC,另一辆哈雷就停在宗申集团大门口,排量高达1450CC。而宗申老板上班骑摩托车可能是国内企业的唯一一例。这些与哈雷摩托车的爱好密切相关,同时,它也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摩托车文化气息。值得一提的是,宗申不仅通过收购佛山比亚乔实现了与意大利的对接,顺利地掌握了核心技术,而且还不断地与世界摩托车之王——美国哈雷密切联系,建立合作关系。
当然,无论是宗申的具有强烈动感的企业网站上,其丰富而翔实的摩托车运动内容,还是在宗申类似哈雷的标志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动力机械的具有强烈金属质感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宗申来说,摩托车运动能让我们感受到摩托车的独特魅力,而这些点滴,这些细节,这些故事,正成为宝贵的粮食,正在发酵为真正的品牌文化。有的网友甚至说:“宗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希望。”其实,宗申的摩托车文化上的建树,也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可与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