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品牌观
在有些人眼里,乔布斯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2006年1月,苹果电脑股价跃升12%,市值达到721.3亿美元,超越戴尔电脑的719.7亿美元,乔布斯急不可待发出内部邮件,暗“损”当年曾低估他的冤家戴尔。“各位同仁,戴尔先生预计将来似乎不太准确。根据今日的收市价,苹果市值高于戴尔。虽说股价有上有落,明日另有一番新景象,但已足够今天好好反思。乔布斯字。”两人结怨于1997年,当年乔布斯刚刚回苹果电脑。戴尔在一个科技记者会上,被问及应该如何解决苹果电脑的财政困难,他毫不客气地回应:“我会怎样做?当然是索性关门大吉,然后把钱归还给股东。”
在一些苹果员工眼里,乔布斯则是一个傲慢的家伙。苹果一位中年营销经理就回忆,他上班的第一个星期,与乔布斯跟几位经理开会,乔布斯穿着短裤、慢跑鞋,没有穿袜子,当他不同意其中一位的看法时,“就把鞋子脱掉,把光脚放在会议桌上,用脚丫子比划那个人的脸。”
总的来说,乔布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却是一个善于说“不”的人。乔布斯打理苹果品牌靠得也是自己独特的“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坐标格。
强大的个人品牌
乔布斯首先把自己塑造成了“反传统”的斗士。看看乔布斯那一身标志性的行头:圆圆的眼镜,黑色高领衫,特征鲜明的牛仔裤和休闲鞋,这一切都是向传统的“企业制服”说不,他在影射IBM、戴尔的传统吗?没人知道。
就像比尔·盖茨之与微软,乔布斯也被看作是苹果的另一个品牌。2003年,乔布斯三度登上美国《广告时代》评选的领导品牌名单,他同时还二度名列“营销100杰”,并且在2003年入选标准更为严格的“营销50杰”。他那几乎不变的牛仔裤和黑色高领衫,不仅给人以一种酷、嬉皮、反叛的感觉,而且把这种形象延伸至苹果品牌。
2000年1月于旧金山莫斯克尼会议中心举行的“Mac World”大会,成为了解乔布斯个人品牌的最好场所。乔布斯在他身后的巨幅大屏幕上秀出最后一张幻灯片,上面写着他的头衔:“临时CEO”(Interim CEO)。乔布斯来回踱着步,他对自从他重返苹果以来所有员工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但是今天我仍很高兴宣布,我将去除‘临时’的职称。”
群众爆出欢呼声:“史帝夫!史帝夫!史帝夫!”
起初,只是少数核心的苹果“粉丝”开始有节奏地呼喊着他的名字,慢慢地,声音从会堂中心扩大,鼓掌的速度加快,接着是跺脚声,最后全体观众起立为他喝彩。
“史帝夫!史帝夫!史帝夫!”声音越来越大,淹没了一切。
魔鬼在细节之中
乔布斯以擅长发表主题演讲而闻名,在苹果公司的最新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的演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噱头,最著名的话是“还有一件事……”(one more thing……)。穿着随便的乔布斯貌似一个时尚而又消息灵通的老朋友,站在你家的客厅侃侃而谈。事实上,这种自如随意的表现来自于长时间的严格训练。
据苹果前任产品营销主管Mike Evangelist透露,乔布斯每一场讲演都需要几个星期的预先准备,上百人的协同工作。依靠精确的细节控制,在若干次秘密彩排之后,才会呈现给苹果的狂热爱好者。
1、准备期。乔布斯要提前数周开始为主题做准备,熟知可能涉及的所有产品技术资料。虽然开发还未结束,他仍然要使自己对产品有充分了解。为了五分钟的演示片断,营销小组花了数百小时。距离大会还有几周的时候,乔布斯要演示这个软件,并指出其中可能最吸引人的地方。他要在整个演示过程中设置一些关键点,确定介绍每个产品所花费的时间。
接下来,小组开始搜集演示所用的视频、图片和音乐资料。通常的做法是选择一些艺术片断,或者请人代做一些视频。小组挑出其中最满意的给乔布斯看。他的信条是至臻完美,会毫不留情地砍掉其中的大部分,以至于营销小组要把这个过程返工数次。
2、彩排期。重大的主题讲演,需要一个包括若干小组的庞大团队来解决每个重要问题:一组要预备可容纳数千人的会场,一组要搭建自动化的舞台等。控制灯光、音响和特效。还有就是校准艺术化的舞台系统(还得包括一套应急备份的),一台视频转播车将泊在外面为网络直播服务。会有专人来操控主题讲演中所用的电脑,这会进行一套备份。一旦彩排开始,安全人员会将无关人员驱逐以做到保密。
3、最后时刻。当乔布斯走到舞台,主题背景将变为黑色,演示开始。大会开幕前夕,营销小组已进行了至少一次的完整排练。营销小组得在5分钟的“Final Cut Pro”演示上折腾几个星期,挑选合适的素材。乔布斯按照他的习惯,坐下充当一名观众,进入彩排没多久,他就叫停,“你必须把这个理顺,要么我们就把它从主题讲演中撤掉”。
Mike 回顾道:“每回的初次彩排都会受到乔布斯的痛责。他迫使我更玩命工作,我相信这是乔布斯对苹果最重要的影响:除非他自己和大家做得堪称卓越,否则便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