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3年和HP的合作协议:2003年和HP达成合作协议,HP以自有品牌销iPod,HP在每台计算机中内建iTunes音乐管理软件。苹果计算机公司选择和PC界合作伙伴,开发PC潜在市场,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4、2004年和百事可乐的合作协议:促销iTunes,在百事可乐瓶提供临时密码,供消费者上iTunes音乐专卖店任选一首音乐免费下载。
5、2004年和IBM的合作协议:IBM优惠协助各厂商由Windows NT 转换到Linux系统,苹果计算机和IBM合作对微软造成强大挑战。
6、2005年和迪士尼的合作:2005年,迪士尼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意向。2005年1月,迪士尼公司承诺以74亿美元收购Pixar公司的股票,身兼Pixar公司董事长、CEO的乔布斯将加入迪士尼董事会并成为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这一合作无疑给苹果电脑的品牌联盟注入个了更多梦幻色彩。
独特的营销
2005年12月,苹果电脑向美国证管会递交的报告显示,在2005财政年度中,苹果的广告费用为2.87亿美元,较一年前增长80%,但苹果的销售额也出现强劲增长,尤其是iPod更见凌厉,在同期苹果售出总值45亿美元的iPod,是上一会计年度的3倍。苹果2005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3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9%。
在营销推广上,苹果也是把那种特立独行的“酷”发挥到了极至。许多人都对苹果那则著名的《1984》印象深刻。1984年,苹果公司花“血本”为Macintosh(Mac)制作了一个60秒的广告,在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中播出,这个广告巧妙地借用了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的名字和背景,向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苹果产品将使人们从电脑霸主IBM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在iPod的营销推广中,苹果打破常规地使用了剪影人的效果,平面和户外广告的人物都是一黑色剪影的效果表现,在红色、黄色、绿色的背景前舞动身躯,手中握着白色的iPod,耳边垂着一根白色的耳机线。2004年,著名的摇滚乐队U2成为苹果的代言人,并为iPod代言了剪影广告。苹果和U2联合推出一个特别版的iPod:其前面板为纯黑的底色,独特的触摸轮为红色,背后的金属面板激光刻蚀U2四人组签名和U2字符。【插图06】【插图07】
2006年,苹果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广告,名称为“Get a Mac”(买台麦金塔),并推出了6个不同广告:Viruses、Restarting、Better、iLife、Network 与 WSJ。广告中,有一个穿正装西服领带的男人,代表 PC 用户,而右边是一个穿便装的年轻男子,代表着“苹民”(苹果用户)。广告长度皆不超过 30 秒,背景都是白色的,同过去的 Switch 广告一样。在“Viruses”广告中,PC 用户当自我介绍完了后,就开始断断续续打喷嚏,旁边的“苹民”询问是否他感冒。PC 用户说的确感冒,并患有病毒性 (virus) 的问题,以示 Windows 上的成万上亿种病毒的问题。
苹果现在的广告口号是“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回顾一下苹果的老口号,都秉承了“不同凡响”的因子:
——“棒极了!”(Insanely Great!)
——“让我们在世界留下痕迹!”(Lets Make a Dent in the Universe!)
——“过程就是收获!”(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让我们成为海盗!”(Lets be Pirates!)
新一代的苹果广告标语:
——“这将会很大!”(This Is Going to Be Huge!)
——“超越这口箱子”(Beyond the Box)
——“苹果再造”(Reinventing Apple)
苹果品牌的另一独特策略是设立“苹果专卖店”,在大城市的醒目地点开设店面,展示苹果的产品,同时增强顾客的体验。苹果的直营店计划开始于2001年。当时,整个PC行业都在加强网络销售的力道以降低成本,乔布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开始开设时髦的苹果专卖店,而且都位于租金昂贵的地段,比如芝加哥的“华丽一英里”长街、东京的银座地区以及北京的长安街沿线。到现在,在美国,苹果大约有74家直营店。在中国,苹果则在一些大型城市开设有苹果体验店。
苹果专卖店具有“顾客体验”、“市场观测站”、“监控产品供需的保证”、“企业形象营销”等职能。在专卖店里,苹果产品被陈列在井然有序的枫木桌子上,购买者可以舒适地试用先前在其他电脑上从未尝试过的产品应用,比如创建一部家庭电影。精通技术的销售人员在专卖店里等候回答问题,但是并不来回巡查。【插图08】
这些苹果专卖店在2003年第3季度实现了盈利,同时还提供成百上千课时的电影制作、图形设计等培训,有时,也会召开一些免费的活动,如摇滚音乐会。
全力打造酷文化
正如乔布斯所言,苹果不仅贩卖产品,更在贩卖一种文化。有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苹果这种“酷文化”的影响:
2005年,在由《华尔街日报》举办的一次数字化大会上,若干业界权威被请到台上接受由业内大小公司CEO组成的观众的直接提问,比尔·盖茨等人一登台就被各种刁钻的问题包围。而乔布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对当时传得沸沸扬扬的“苹果换芯”的求证,也不是关于苹果将如何制止超级粉丝通过Think Secret网站专门报道苹果内幕消息。乔布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热切的问候,观众询问他的身体近况如何,因为他在前一年因为胰腺癌刚做了手术。
苹果的“酷文化”有一些关键词汇,比如创新、特立独行、简洁主义等。但是,苹果文化的精髓就是苹果的口号: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
1997年9月28日,苹果电脑推出了一个电视广告“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这段黑白影片总共使用了爱因斯坦、毕加索、邓肯、甘地、阿里等17位名人的纪录片片段,搭配简单的钢琴伴奏,一位沧桑的中年男人声音,念出了以下旁白:
“这里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与社会不同调,在方、圆规矩中不协调,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是规则的破坏者。你可以引述他们的观点,或是不同意他的见解,以他们为荣,或是鄙视他们。唯一无法忽视的,就是忽略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使得人类进步。当时他们被视为疯子,现在被视为天才,因为不同凡想,才能改变世界,就像你选择了苹果计算机。”
当年,在看“不同凡‘想’”的试片时,乔布斯不由自主地掉下泪来,因为和他合作的Chiat/Day创意团队,曾在1984年和他一起制作了最有名的“1984”麦金塔电脑上市广告,这群老友以乔布斯年少气盛时最爱讲的一句话“我要改变世界”来做脚本,17个名人出现后,画面终止在一个叛逆小孩的眼神中,简直就是乔布斯一生的反传统自传。
结 论
苹果品牌的快速成长不是靠传统的品牌营销策略实现的,它靠的是反传统的做法。
这可以从苹果的广告费用支出中看出一些端倪,2005财年苹果的广告费用为2.87亿美元,占其销售额162亿美元的1.77%,这不是一个很高的比率。
苹果靠的不是传统的营销推动,而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品牌规则,成为顾客拉动型的酷品牌。其构建差异化品牌的策略重心聚焦于:
Ø推销苹果文化。
Ø制造独特的情感体验。
Ø运用不同凡响的营销手段。
Ø制造伟大的产品。
Ø向顾客学习。
但是,苹果的未来之路并不平坦,它也在遭遇诸多不确定性的挑战,比如:
Ø越来越多的公司向iPod发起进攻。这里面不乏强劲的对手,如戴尔公司、索尼、三星电子、创新公司等。
Ø卷入商标官司。2006年,苹果唱片公司和苹果电脑第三次打起官司。苹果唱片公司认为,苹果电脑公司涉足了音乐市场业务,无形中也就侵犯了苹果唱片公司的商标权。
Ø在扩大苹果电脑的市场份额上,苹果仍然有很大的悬念。苹果系统上可以运行Windows程序,这会带来新的需求,也会带来不满。
Ø目前,苹果公司正忙于向英特尔处理器转型,并且开发下一代的数字娱乐设备,这种不确定性也暗藏风险。
Ø最关键的是,苹果中国一直是磕磕绊绊,高层动荡,渠道不稳,有点水土不服的苹果本土化行动,无疑给苹果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苹果品牌的最大的悬念在于,iPod之后推出的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