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集团总裁李思廉
第七位:李思廉
从企业家到慈善家
“慈善之星”
2006年11月,在广州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之际,李思廉捐资1400万元设立富力奖教学基金,支持暨南大学软硬件建设,获得暨大颁发的“教育贡献奖”。此前的2005年11月,李思廉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由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奖”。这是第一次由政府部门与民间慈善组织共同举办的慈善大会。
“很多人在巨富以后,选择到处花钱做慈善,以求名利双收,你怎么保证别人不会这样看你?”
面对媒体记者有点“带刺”的发问,李思廉一脸坦然,“我没有办法去阻止别人怎么想,我只求按着自己的信念去做事,这就足够了。在富力,不仅仅是我,每当捐赠时,每一个员工都会以个人的身份积极参加。公益捐赠、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种应尽的义务,是一种习惯,现在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信念,也是富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思廉说这番话时,神情很专注。
在说这番话前,李思廉早已经被广州市慈善会评为“十大慈善之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说话”。看看李思廉和富力近几年的捐赠清单就知道,李思廉所言不虚。
李思廉和富力地产集团的各类捐赠已经遍及治安、文教、卫生、敬老、扶贫等多个领域,累计超过1亿元人民币。2003年,在“非典”疫情席卷全国之际,富力地产捐赠200万元。其中,北京富力向朝阳区垂杨柳医院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广州富力向当地医院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成为第一家捐赠抗击“非典”医务人员的房地产企业。2003年富力地产集团捐出1500万元给希望工程,帮助一大批失学儿童完成学业,并倡导成立了“希望工程民营企业助学基金”,同时率先在“希望工程民营企业助学基金”下增设“富力地产希望工程助学基金”。2004年6月5日,在广州慈善会十周年庆典现场,李思廉再出惊人之举,继现场捐出100万元后,又追加1000万元捐赠给广州市儿童福利院。2005年1月,北京富力向东南亚海啸受灾群众进行捐款,将100万元现金支票交到了中华慈善总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此笔善款也是中华慈善总会接收到的单笔最高额度的海啸赈灾款。截止目前,富力地产向广州慈善会累计捐赠达4000多万元。
“人越富有,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现在,我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不要忘了做人的根本,要回报别人,回报社会,最后,这其实也是在回报自己。”李思廉说。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解,李思廉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中华慈善奖之后,还专门发表了题为“捐赠是一种习惯”的获奖感言。“当慈善真正成为人的一种内在习惯后,你会感觉到,慈善已经不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李思廉说。
成功上市
2005年7月7日,是富力上市的定价日。这一天傍晚6点,焦灼不安的李思廉在他香港的办公室里,终于等来了利好消息。李思廉被告知:欧洲和美国的配售部分认购数目终于可以填补公开招股部分的1839万股的认购不足之数,这意味着富力终于可以顺利上市了。那一刻,李思廉禁不住欢欣鼓舞。但随即而来的一个意外消息让李思廉更加坐立不安:伦敦遭遇恐怖袭击,欧洲股市大幅下挫。为了应对这一紧急情况,在与投行紧急磋商后,李思廉决定,将富力股票的发行价调低到了下限10.80港元,而这一降,富力上市筹集的资金比预期少了1.1亿港元。但这一天,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思廉在当时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决断是十分正确的。富力的上市公告显示:富力的国际部分配售情况十分理想,在提高国际配售比例后的国际发售中,不但在全球配售的1.77亿股全部发售完毕,还获得约15%的超额认购。
“虽然伦敦大爆炸后,富力地产承销团的一些人曾担心本来已认购的海外投资者,有可能撤回认购。但是,幸好袭击的负面影响被消化,只有小额的撤回情况,反而有美国的长线投资者考虑到这家公司的基本质地很好,可以长线持有,所以大额认购,每宗约3000万至5000万美元。”李思廉说。
随即,7月15日下午一点,在一列急驰的广九直通车上,李思廉津津有味地用完了他的午餐——1份价值30元的盒饭。然后,略微舒展了一下身体,将背挺直,接着就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电脑,投入了日常工作。
此时,距离富力地产在香港成功上市尚不足40个小时,作为董事长的李思廉,身价已直奔30亿港元。
“我们目前股票发行的价格在内地地产企业中是很高的,而且能保持这样的上升势头及成交额度,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开心。”李思廉对富力的表现很是满意。
但对李思廉个人而言,上市前后的境况并无不同。“我没觉得我的角色有什么变化。我还是一样每天早上九点上班,一样使用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一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暴富,李思廉很淡然。现在,李思廉仍然像富力普通的行政人员一样,吃快餐,加班加点地工作,衣着朴素低调。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在冠盖云集、名流如云的宴会上,充分发挥自己独有的口才和魅力。
步步为“赢”
从创办富力地产到成功上市,李思廉几乎走赢了每一步。十几年来,正是李思廉本着步步为“赢”的战略,富力才有了发展、壮大的今天。如今,回想这其中的每一步,李思廉仍然感慨良多。
关于李思廉的创业史,现在流行最广的版本是:李思廉从大学毕业后,做过各种小生意,经常往返于内地和香港之间。直到结识他的搭档张力后,李思廉的人生,才开始了根本转折。
1994年,李思廉和张力买下了广州荔湾区嘉邦化工厂的一块地皮,走出了房地产开发的第一步:开发富力新居小区项目。李思廉回忆说,那块地靠着煤厂,又挨着铁路,脏得要命。每天通往小区的路上都会落下一层厚厚的煤灰,于是公司买了辆洒水车,天天清洗,光这个费用每个月就要花几万元。房子开卖的时候,买房的人通宵排队,很快就卖完了。这个项目的成功,使李思廉看到了房地产市场潜在的强大需求,也给了李思廉进军房地产的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使李思廉成功掘得了“第一桶金”。
之后,在李思廉的带领下,富力在广州稳扎稳打,相继开发了包括富力广场、富力桃园、富力盈隆广场、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和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等30余个商住项目,而每一个楼盘都是值得富力骄傲的里程碑。如今,在广州的富力“版图”上,已有21个花园小区,富力也以黑马的姿态迅速成为广州楼市“大鳄”。从1999年起,富力每年都坐上了广州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头把交椅,不声不响地就已经“称王广州”。
正是凭借着李思廉在广州积累下的建造、营销经验,富力在产品质量、园林设计、社区配套、内外园区规划及物业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完善与发展,李思廉已经不甘心蛰伏在广州当“黑马”,他决心再迈出一步,走出广州。
进入北京以后,李思廉仍然像在广州一样,只做不说,不事声张。以至于在2002年3月,当富力以近32亿元地价拍得北京“地王”——广渠门地块后,许多北京同行还在私下打听,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公司?
李思廉在广州的经验被成功复制到了北京。北京富力城拿地以后仅仅9个多月的时间,即以惊人的速度热销京城。仅在2004年,北京富力城就已经取得超出30亿元的销售业绩。随即,李思廉趁势而进,相继在北京成功开发了富力爱丁堡、富力信然庭、富力又一城,屡战屡胜。
2004年,富力正式进入毗邻北京的天津市场,并取得了天津市西北部南开区中心地块,命名为天津富力城。2005年10月,天津富力城开盘,开辟了李思廉北伐的又一战场。
与此同时块,面积接近670亩,总建筑面积接近85万平方米。该项目在2005年底施工,并于2006年年中前预售。
除了在北方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开发外,富力在老根据地广州的步伐也没有减慢。2005年,广州富力也开了4个新盘,它们是:富力天河华庭、广州富力城、富力爱丁堡国际公寓和富力贵苑。
按照李思廉的设想,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富力必须稳扎稳打,继续扩大在北京的成果。“富力策略明确,北京、广州两大根据地做大做强后再去其他城市,总体扩张的城市应该有六七个。作为上市公司,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李思廉说。
目前,从广州大本营至北京、天津、西安、重庆,富力地产已成功布局5大核心城市,拥有约60个物业项目,土地储备达1200多万平方米。
作为香港名牌学府数学系的高材生,李思廉对数字极为敏感,因为在他看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是要坚持以利润为核心,而利润最直接的体现就在数字上。只有从数字上算赢了,才能从步步为营转化为步步为“赢”。
上榜理由
2005年,李思廉旗下的富力地产以7.5亿元的纳税,高居地产企业榜首。同年11月,李思廉作为广东省慈善会推荐的唯一代表,获得了“中华慈善奖”的殊荣。
去年12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6年中国房地产与建筑企业500强信息发布会”上,富力地产凭借其稳健强劲的综合素质,蝉联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富力地产以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总市值超500亿港元的实力,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