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变革:株式会社改组
“石田衡器制作所”得以重建之后,石田梅吉的长子石田重成也顺理成章地替代年老体弱的父亲,成为“石田衡器制作所”第三代掌门人。二战期间经历的磨难,使他开始未雨绸缪,思考“石田衡器制作所”的未来。他四处学习,向有识者请教,最终认识到“石田衡器制作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作为一个政府衡器制造的承包商,而是要走近代化路线。于是在1948年10月26日,他将“石田衡器制作所”改组为“株式会社石田衡器制作所”。
家庭作坊改组成株式会社之后,石田重成担任社长,并对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员工工资制度的改革。在当时的日本,企业主流的工资制度是计件工资制,做多少工作获得多少工资,这被认为是最合理的,而且企业主与员工之间也不存在终身雇佣关系,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也很大。在这种大环境下,石田重成逆势改革,将员工的工资制度改为月额工资制。这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石田重成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改革,主要出于两个思考。其一就是为了员工们生活的安定。其二则是他认为人不单纯因追求物质而活动,希望公司的全体人员能够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前进的同一艘船上的水手”。
改组之后,ISHIDA获得了新生的力量,公司的业务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第三代经营者石田重成的领导下,ISHIDA虽然也经历过了许许多多挫折和坎坷,甚至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危机,但在“水手”们齐心合力的努力下,“株式会社ISHIDA”这艘船最终还是突破了各种巨浪的冲击。当然,这里面更有着公司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
进入1950年代之后,石田重成就指示公司技术人员开始进行“自动称重仪器”的研发。“自动称重仪器”正如字面意思,是自动测量物品重量的仪器,一般多用于制造业生产线包装工序之前,保证每一份产品的重量相等。在当时日本的衡器生产制造业界,衡器产品的目标市场一般是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务的企业或商店,而石田重成所策划的“自动称重仪器”,目标客户将是药品、食品等的制造业企业。这个新产品的问世无疑将推动整个日本制造业和流通业的自动化进程。
1958年8月,带着初步研制成功的“自动称重仪器”,石田重成向日本政府提交了《自动称重仪器生产制造许可申请书》。在1959年4月召开的大阪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石田重成亲自带了几台“自动称重仪器”参展,这让“株式会社ISHIDA”一炮打响,引来了日本国内、甚至海外各国的制造业厂家的围观。在1961年4月召开的名古屋全国点心大型博览会上,“自动称重仪器”的参展又让ISHIDA出尽了风头。紧接着,“自动称重仪器”的订单大量涌来,ISHIDA的生产线上甚至出现了即便是动员所有员工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地奋战却也仍然是应接不暇、供不应求的局面。
正当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乌云开始在天边的角落里弥漫开来。1965年7月31日,第二代经营者石田梅吉因病去世。然而更大的不幸却是还在后面。1967年12月8日,第三代经营者、公司社长石田重成因患癌症离世。这对当时年仅30岁、在公司里担任销售部部长的第四代经营者石田隆一来说,两位长辈的先后离世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得知父亲患癌症的时候,我真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公司有250名员工,他们的生活需要保障,然而对于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我基本上完全不懂。爷爷刚去世,父亲却又患了癌症。当时我就在想:每年都虔诚地去拜佛拜神,却出现这种状况,这世间到底是否真的有佛和神呢?”
四代奋斗:向电子时代转变
1968年5月,在ISHIDA创立75周年之际,31岁的石田隆一继承了家业,就任公司社长一职,成为第四代经营者。待人诚恳、工作努力的石田隆一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而且石田隆一拥有强烈的全球意识,在担任销售部部长期间亲自视察了中国台湾、香港和美国等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他考察了美国市场后加强了对电子秤的研发,让ISHIDA在之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龙头企业奠定了基础。
1966年,担任销售部部长的石田隆一在探访美国市场时,发现很多零售商都已开始使用电子秤,当时美国的电子秤刚刚兴起,但其普及速度却快得惊人。石田隆一深切地体会到了研发电子秤的重要性,回到日本就正式启动了研发电子秤的项目。在他的推动下,ISHIDA的电子秤研发项目进展很快。
不过,对电子秤进行着积极的研发的企业并不只是ISHIDA一家。位于大阪的一家衡器制造企业在1968年秋天率先推出了日本首台电子秤产品,这对ISHIDA无疑是当头一棒。公司内部有人主张仿效大阪企业,迅速将现有样机推向市场以挽回损失。石田隆一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积极地为大家鼓劲儿。“我们把自己都不满意的产品推向市场,最多也只能抢回一部分市场。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将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消费者就能用到更好的产品,那肯定能夺回更大的市场”。
终于,1969年春天,ISHIDA成功推出了数码75系列电子秤,这在日本衡器制造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乘胜追击,又迅速推出了数码78、数码80和数码81系列产品。ISHIDA也借助这些电子称的上市实现了公司从机械化时代向电子化、数码化时代的转变。由于ISHIDA电子称的精准度更高,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市场上表现非常抢眼,所到之处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然而,ISHIDA并没有满足。进入到1970年代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日本各地兴起了“超市热”,一时间大量的超市店铺、连锁超市,以及小型超市开遍了日本大中型城市的大街小巷。ISHIDA准确地抓住商机,及时推出了在称重的同时就能够打印出商品的重量、价格等标签的数码称重仪器“全自动计量值付机”,于1974年又推出了称重与价格标签打印机合为一体的数码称重机。一时间,ISHIDA的产品几乎独占了整个日本的超市市场,在衡器制造业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此外,在石田隆一的带领下,ISHIDA发明了“自动分拣包装电脑秤”,划时代的新产品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自动分拣包装电脑秤”目前依然是ISHIDA的主打产品,而石田隆一也借助“自动分拣包装电脑秤”的成功问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一举将ISHIDA推向了世界。
福寿园 所谓传统就是革新的连续
株式会社福寿园(下文中简称为“福寿园”)创业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1790年。18世纪中期,创业者福井伊右卫门出生于山城国上(现在的京都府木津川市山城町)。由于这里是京都、大阪和奈良三个城市的交界地带,并有木津川这条大河流经此地,而且大和街道和伊贺街道也在这里交叉因此当时这里是京都南部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来往于周边各大城市的物资的集散地和贸易市场。福井伊右卫门也是看到了茶叶生产流程里面的利润,借“地利”之便,1790年创立了福寿园,从事宇治茶的加工和销售。福井伊右卫门也成为一名茶商,正式涉足日本茶叶的生产和销售。
福寿园创立之后,发展非常迅速,整合了周边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工厂,成为远近知名的山城宇治茶茶商。然而推动福寿园有了更大的发展的“天时”却是在福寿园创业近80年之后出现了。1868年1月1日,根据当时的日本政府与美国在1858年签订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神户港正式开放,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港的开放为福寿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时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使日本的产品获得了大量出口美国的机会,这些产品里面当然也包括属于高级消费品的日本茶。流经福寿园的所在地的木津川由经大阪湾可以直接到达神户港,因此福寿园的茶叶也就源源不断地经过神户港出口海外,这为福寿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福寿园从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24个春秋,现任会长是第八代经营者福井正宪。1949年,福寿园注册成为株式会社。目前,公司注册资本8600万日元,共有员工750名,年平均销售额约为127亿日元,是日本最大的宇治茶生产企业。
福井两兄弟的奋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二战结束之后,福寿园第六代经营者福井正已终于获得了大显身手的时机,他充分发挥自己在企业经营方面的能力和智慧,福寿园公司在他的领导下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49年,福井正已将福寿园改制,注册为株式会社,福寿园也就从一个个体经营作坊正式成为一个公司法人。福寿园本来是一个进行日本茶生产和批发的企业,而随着其在1952年于京都车站内开设了第一家零售专门店,福寿园首创了日本茶的“厂家直销”模式。进入196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开始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福寿园公司的全体上下也在福井正已的领导下做好了借日本经济腾飞的东风实现企业更大发展、在日本全国开设专卖店、扩大企业规模的准备。
1964年12月,福寿园第六代社长福井正已突然去世。群龙不能无首,公司不能无社长。当时在福寿园公司担任社长助理、第六代社长福井正已的32岁的长子福井正典与28岁的弟弟福井正宪不得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继承了家业,分别担任福寿园第七代社长和专务董事。由于担心兄弟二人年轻无经验,两兄弟的母亲也加入到福寿园的经营阵容之中,担任福寿园公司会长。
由于第六代社长去世的时候还不到60岁,福寿园的大部分的经营都是由第六代社长一手操办,虽然两兄弟当时已经在福寿园任职,但却几乎不了解福寿园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就更谈不上从父亲那里学到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的经验和智慧了。由于第六代社长福井正已不仅在公司统管全局,在当地、在日本茶界也曾经非常活跃,在地域和行业中担任各种要职,因此他的突然去世对当地、以及整个日本茶界的冲击也很大。当地、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和人士、以及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和客户们虽然纷纷表示支援两兄弟的经营,但也有些业内的长辈开始为福寿园的未来担忧,并建议两兄弟放弃扩大企业规模的计划,稳定好公司内部经营之后再图发展。
然而,年轻的两兄弟并未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精力和体力都非常充沛的他们经过没日没夜的辛劳,迅速了解和把握了福寿园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在公司老臣们的支持下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由于第六代社长的突然去世而带来的企业经营上的各种困难。在公司的扩张战略上,两兄弟凭借年轻的冲劲儿,决定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坚持走第六代社长制定的扩大路线。他们俩分头行动,带领公司的销售人员跑遍了整个日本。在他们的辛苦努力下,贯通日本东西的新干线沿线为中心立起了福寿园公司的大型广告牌,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的鹿儿岛,他们在日本全国各地都开设了福寿园的直销店,并成功进入各地的高级百货店。福寿园一度在两兄弟的领导下进入鼎盛时期,福寿园在日本全国的直销分店数量最多达到180家。出色的业绩将第六代社长去世后的担心和怀疑一扫而光,福寿园公司的经营也在两兄弟的努力下成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而福寿园的福井两兄弟的努力和成绩也在日本茶界中一时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