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季度经济数据本周出炉,“复苏”及“拐点”的争论渐入高潮。无论GDP是7.4%还是8%都足以支撑经济回升向好之说,但潜伏在漂亮数据背后的隐患却可能影响到增长的持续性,进而拖累整个刺激经济计划的效果。
二季度经济数据本周出炉,“复苏”及“拐点”的争论渐入高潮。无论GDP是7.4%还是8%都足以支撑经济回升向好之说,但潜伏在漂亮数据背后的隐患却可能影响到增长的持续性,进而拖累整个刺激经济计划的效果。
隐患1 政府投资难再持续
政策面的投资功力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二季度数据可见。那么二季度之后将由谁来接替“投资”继续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性地出台投资刺激计划,以拉动地方政府投资进而带动民间资本,形成4万亿元投资规模,扩大国内需求。目前,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投资带动经济的持续性和带动民间资本的后续效果,宋泓表示担忧。
国家投资计划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张在第一、第二季度确实见到效果。在宋泓看来,投资仅是拉动经济运转的其中一个轮子,“它的不确定性有很多”。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左右,一旦用到尽头,民间资本又没能进一步跟进,实体经济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同时,信贷资金扩张、利率下调,经济泡沫将愈加吹大。
“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可持续性。”谭雅玲向本报记者强调。
因为投资所导致的经济数据乐观,进而使市场信心提升带有很多不确定性。一旦投资遭遇不可持续的阻碍,信心会马上跌落。谭雅玲强调,信心落下来以后要再想调动上去将非常困难。首先,政策面的投资功力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其次,信心来源于规模效应,而非结构和效率。
袁钢明认为,即便剩下两个季度政府投资能够跟进,投资流入的大项目资本产出率也很低,资金流动性也很难进入民营生产部门,多沉淀为大企业存款。
隐患2 民企拿不住接力棒
前无订单、后缺资金,民营企业:这个接力棒太沉了。
带动民间资本是政府一系列投资计划中的最后一环,被官方发言人和经济学家称为最关键的一步。这一环能否被撬动,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进入健康运行轨道。
对于前无订单、后缺资金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接力棒显得太沉了。
一般来讲,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长,意味着企业有增值和盈利。当6月份财政数字出炉时,大家似乎看到了曙光。
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867.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9.6%。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486.84亿元,同比增长15.9%;地方本级收入3380.63亿元,同比增长23.5%。财政部分析称,“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对此数据,财经评论员李宁却指出,尽管此轮增长接近两成,依然很难判断为经济已全面复苏。原因在于,此次财政增收与企业经营行为关联度不高,烟草及石油消费税的政策性增收和非税收贡献较大。此外,对企业以往欠税的补缴措施虽令税收增加,但也加大了企业负担。
宋泓强调,在支持恢复企业经营方面,政策面仍有许多弹性空间可以发挥。
谭雅玲认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中小企业仍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甚至“死的更多”。信贷投放仅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这个过程中又没能很好地解决大企业与民间资本之间的结构扭曲问题,未来经济必将经历波折。
就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连城对本报记者表示,只要私营部门得到的投资不能增长,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复苏就不能真正实现。
目前民营企业吸纳了全国90%的就业,仅从银行得到15%的贷款资金。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在今年4月份时强调,“银行爱大企业是对的,但更要爱中小企业”。呼吁之词说出来容易,真正让银行系统照单全收则需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