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四大隐患潜伏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四大隐患潜伏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作者:     转贴自:北京商报    点击数:2635



  二季度经济数据本周出炉,“复苏”及“拐点”的争论渐入高潮。无论GDP是7.4%还是8%都足以支撑经济回升向好之说,但潜伏在漂亮数据背后的隐患却可能影响到增长的持续性,进而拖累整个刺激经济计划的效果。

  隐患1 政府投资难再持续

  政策面的投资功力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二季度数据可见。那么二季度之后将由谁来接替“投资”继续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性地出台投资刺激计划,以拉动地方政府投资进而带动民间资本,形成4万亿元投资规模,扩大国内需求。目前,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投资带动经济的持续性和带动民间资本的后续效果,宋泓表示担忧。

  国家投资计划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张在第一、第二季度确实见到效果。在宋泓看来,投资仅是拉动经济运转的其中一个轮子,“它的不确定性有很多”。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左右,一旦用到尽头,民间资本又没能进一步跟进,实体经济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同时,信贷资金扩张、利率下调,经济泡沫将愈加吹大。

  “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可持续性。”谭雅玲向本报记者强调。

  因为投资所导致的经济数据乐观,进而使市场信心提升带有很多不确定性。一旦投资遭遇不可持续的阻碍,信心会马上跌落。谭雅玲强调,信心落下来以后要再想调动上去将非常困难。首先,政策面的投资功力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其次,信心来源于规模效应,而非结构和效率。

  袁钢明认为,即便剩下两个季度政府投资能够跟进,投资流入的大项目资本产出率也很低,资金流动性也很难进入民营生产部门,多沉淀为大企业存款。


  隐患2 民企拿不住接力棒

  前无订单、后缺资金,民营企业:这个接力棒太沉了。

  带动民间资本是政府一系列投资计划中的最后一环,被官方发言人和经济学家称为最关键的一步。这一环能否被撬动,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进入健康运行轨道。

  对于前无订单、后缺资金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接力棒显得太沉了。

  一般来讲,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长,意味着企业有增值和盈利。当6月份财政数字出炉时,大家似乎看到了曙光。

  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867.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9.6%。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486.84亿元,同比增长15.9%;地方本级收入3380.63亿元,同比增长23.5%。财政部分析称,“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对此数据,财经评论员李宁却指出,尽管此轮增长接近两成,依然很难判断为经济已全面复苏。原因在于,此次财政增收与企业经营行为关联度不高,烟草及石油消费税的政策性增收和非税收贡献较大。此外,对企业以往欠税的补缴措施虽令税收增加,但也加大了企业负担。

  宋泓强调,在支持恢复企业经营方面,政策面仍有许多弹性空间可以发挥。

  谭雅玲认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中小企业仍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甚至“死的更多”。信贷投放仅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这个过程中又没能很好地解决大企业与民间资本之间的结构扭曲问题,未来经济必将经历波折。

  就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连城对本报记者表示,只要私营部门得到的投资不能增长,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复苏就不能真正实现。

  目前民营企业吸纳了全国90%的就业,仅从银行得到15%的贷款资金。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在今年4月份时强调,“银行爱大企业是对的,但更要爱中小企业”。呼吁之词说出来容易,真正让银行系统照单全收则需下大功夫。

 

[NextPage]

 


  隐患3 股市楼市泡沫渐大

  房价上升,成交萎缩,这无疑埋下一个隐患。

  尽管中国股市站上3000点后经历了短期波动,但仍有分析乐观地判断,假如A股回调击穿3000点,将被怀疑是诱空可大胆买入以期后浪推前浪。

  股市如此,楼市亦如此。某房地产大鳄日前做客央视财经频道时形容:土豆成黄金,粉丝卖出鱼翅价。言辞虽有夸张,但泡沫之大可见一斑。张连城表示,股市通常领先于经济周期或实体经济3-6个月开始增长,从此意义上看,股市启动属合理。“但问题在于,目前启动的幅度太大了,且由信贷资金投放导致。这就跳出了正常范围。”此时,如果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不能跟进较快增长,股市的泡沫将越来越大。

  再看楼市,张连城认为,按一般经济周期的运动规律,在经济萧条,接近触底阶段,房市价格应该出现大的回落才对。但目前,楼市是各级地方政府力保之物。房地产历来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源,如果房价大幅下跌,财政收入将捉襟见肘。因此,到目前为止,房市价格在政府托举下没能跌到其应有位置,超出了民众的实际购买能力。

  房价上升,成交萎缩,这无疑埋下一个隐患。大量资金流入楼市,而很多房子卖不出去。厂商本该降价销售,有的甚至该倒闭破产,可一遇资金支持,全部选择硬撑。能持续多久令人怀疑。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告诉本报记者,尚不掌握上半年7亿多元信贷资金流入房市和股市的数据,但业界对泡沫的担忧确已有共识。

  此外,巴曙松提出吹大泡沫的另外一方,国际资本炒作。在他看来,这是更应警惕之事。他在7月初召开的工商企业论坛上曾警示,我国5月份外汇占款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突破2000亿元,这是一个值得警觉的信号。全球金融危机衰势未见扭转,此时正是资产成本的低点,以更便宜的利率获得的国际资本正在向中国涌来。


  隐患4 通胀危机正在潜伏

  我国货币政策早已超过“适度”范围。

  信贷资金打破“适度”进行投放,但因CPI数据连续4个月下降,通胀的危险性被掩盖。

  北大教授周其仁曾撰文强调,法定货币供应是经济中最锋利的利器。在他眼中,当前的货币投放增长已属非常宽松。宋泓也同样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早已超过“适度”的范围,通胀压力已在潜伏。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达7.36万亿元,超过了历史上信贷投放最多年份的全年投放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室专家吴庆针日前专门撰写长文提出警示。他表示,此轮通胀将不以消费端的价格上涨为特征。因此在以CPI上涨为红灯的十字路口,很难望见潜伏的危险。

  他解释称,此轮通胀将是成本推动型,流动性过剩首先导致资产和资源类商品的价格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如果不传导至消费价格,则将流向资产市场和资源类商品市场。

  他建议,如果要维持物价稳定的目标,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时就开始调整。等到消费端的价格开始上涨时,一轮完整的通胀已经完成,通胀螺旋很可能已形成,不仅调整的难度加大,稳定物价也不可能了。

  不过,并非所有专家都对此表示悲观。其中巴曙松就认为,由于近几个月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还处于下滑周期,因此真正担心的通货膨胀,可能是明年年中或者是下半年的事情。

  谭雅玲则对通缩之说报以更多关注:“现在很难说通胀或通缩,因为没有指标的支持,只能说出现负增长,但究竟怎样的区间是通缩恐怕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我认为通胀没有到来,因为其尚未达到预警指标。”

 

 

[NextPage]


  现状

  二季度数据向好 中国经济强力反弹

  近期,众多经济学家、银行研究机构纷纷调高对2009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不少权威人士认为企稳复苏逐渐显现。

  诸多迹象显示,6月份经济处在相对高位运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站在当前点位回看今年一季度经济6.1%的增长,其应为最低点。

  在这些数据支撑下,催生二季度经济企稳复苏之说。数据显示,6月份进出口总值及出口仍保持下降趋势,但两指标降幅均继续收窄;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也比一季度回升达10.3个百分点;发电量在6月份出现今年首次的转“负”为“正”,并出现逾3%的增幅。

  6月份工业、物价和消费数据尚未出炉,但在多方飘红的影响下,业界普遍认为这些数据都将比较讨喜。由此看来,二季度经济增速也将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近日宣称,二季度GDP预计将达到7.4%。国家统计局6月底对外发布分析文章称,二季度GDP预计接近8%。7.4%-8%区间的经济增速预测得到业界普遍赞同,中国经济强力反弹将是不争的事实。


  争论

  复苏还是再度探底 业界存在分歧

  但此轮反弹到底是复苏还是二次探底,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日表示,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此前也表态,我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同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也称,二季度开始经济已进入企稳回升阶段,且将持续至年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宋泓认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一定会比第一季度好,将反映在二季度经济数据的改善。

  另一部分权威专家则站在相反的立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建伟认为,“当前经济的好转可能仅是一种政策性的反弹,能否转换为经济的回升仍待观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对此抱以谨慎态度。

  “业界普遍对经济指标抱以乐观态度,此判断来源于政策措施和资金规模的投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指出,但更严峻的问题是,二季度刚结束,未来还有两个季度摆在面前,良好态势能否在未来持续下去?


  预期

  财政支出能否持续成下半年发展前提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更愿意相信,目前经济已形成的复苏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其前提是,如果中国的财政支出计划在一定时间能够支撑总需求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预期更为乐观。他日前出席某论坛时宣称,GDP在第四季度达到9%-10%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库存调整理想,2010年一季度将有可能出现此轮反弹的小高点。不过中国经济要再重复以往两位数的高增,概率不大。

  当国家统计局宣称“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时,仍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仅是针对数据而言。乐观估计者甚多,不过大家都不避讳谈及经济内部的健康状况,问题才刚刚开始。外需萎缩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

  宋泓指出,这些隐患将阻碍经济向好趋势继续延续,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可能在下半年再一次出现下滑。如果第三季度外贸出口继续下滑,企业经营不能得到实质支持而有所改善,又没有除投资基础设施以外更有效的政策跟进,届时GDP将出现回跌。

  今年前5个月内,我国财政支出就已投入过半,随后的投入势必逐渐弱化。因此,下半年经济能否延续二季度的回升之势,将主要在于政策调控力度和可持续性。

 

[NextPage]

 


  相关分析

  财政收入反弹 下半年收支压力犹存

  尽管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9.9%,但5月和6月的全国财政收入却连续实现“正增长”,且增幅迅速反弹。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复苏正带动财政收入走出谷底,但下半年财政收支紧张压力犹存。

  “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高达19.6%,反弹速度之快的确出乎市场预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国内经济开始复苏以及政府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是财政收入“触底反弹”的重要原因。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3976.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但6月份单月全国实现财政收入6867.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9.6%。而且,地方本级收入增幅明显高于中央本级收入增幅。

  从主要税收项目看,上半年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了63.1%,营业税同比增长6.4%,个人所得税增长0.7%。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近期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基于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等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对税收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此外,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带动投资与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带动了企业发展,这也是营业税持续正增长的关键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了6%,但非税收入同比增长了31.4%,弥补了税收收入下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该区上半年非税收入增幅达到34.5%,高出税收收入增幅28.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收额占到一般预算增收额的72%,非税收入拉动一般预算增长10.92个百分点,对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征收计划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财政部指出,由于5、6月份清理补缴去年欠缴的收入等增加了一些一次性收入,非税收入也相应增收。同时,各级财税部门也加强了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管,促进了相关收入增长。

  不过,专家认为,尽管财政收入近期有好转迹象,尚不能确定财政收入将全面好转。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两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在上半年分别下降了3%和13.8%,表明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

  财政部也表示,从全年看,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了6.3%,其中四分之三投向农林水、交通、环保、科技、卫生、社保、就业、教育等重点支出项目。

  白景明指出,当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合理的,因此保持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非常必要。他认为,下半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是因为继续实施“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信贷规模和投资增长可以支撑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支撑下,产品价格不会出现下滑,也带动财政收入增长。

  安体富认为,如果下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回暖,财政收入也会继续保持高增长,完成年初预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还是有可能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影响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因此很难说财政收入不会出现反复。

  在未来财政政策调整动向上,白景明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是简单的投资,其包含的产业结构调整才是关键,政府还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要瞄向民生、交通等我国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安体富则建议,鉴于当前CPI和PPI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资源价格较低,政府应择机出台资源税和环境税,这些改革都是增收的因素,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对于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