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季度经济数据本周出炉,“复苏”及“拐点”的争论渐入高潮。无论GDP是7.4%还是8%都足以支撑经济回升向好之说,但潜伏在漂亮数据背后的隐患却可能影响到增长的持续性,进而拖累整个刺激经济计划的效果。
现状
二季度数据向好 中国经济强力反弹
近期,众多经济学家、银行研究机构纷纷调高对2009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不少权威人士认为企稳复苏逐渐显现。
诸多迹象显示,6月份经济处在相对高位运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站在当前点位回看今年一季度经济6.1%的增长,其应为最低点。
在这些数据支撑下,催生二季度经济企稳复苏之说。数据显示,6月份进出口总值及出口仍保持下降趋势,但两指标降幅均继续收窄;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也比一季度回升达10.3个百分点;发电量在6月份出现今年首次的转“负”为“正”,并出现逾3%的增幅。
6月份工业、物价和消费数据尚未出炉,但在多方飘红的影响下,业界普遍认为这些数据都将比较讨喜。由此看来,二季度经济增速也将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近日宣称,二季度GDP预计将达到7.4%。国家统计局6月底对外发布分析文章称,二季度GDP预计接近8%。7.4%-8%区间的经济增速预测得到业界普遍赞同,中国经济强力反弹将是不争的事实。
争论
复苏还是再度探底 业界存在分歧
但此轮反弹到底是复苏还是二次探底,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日表示,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此前也表态,我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同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也称,二季度开始经济已进入企稳回升阶段,且将持续至年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宋泓认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一定会比第一季度好,将反映在二季度经济数据的改善。
另一部分权威专家则站在相反的立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建伟认为,“当前经济的好转可能仅是一种政策性的反弹,能否转换为经济的回升仍待观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对此抱以谨慎态度。
“业界普遍对经济指标抱以乐观态度,此判断来源于政策措施和资金规模的投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指出,但更严峻的问题是,二季度刚结束,未来还有两个季度摆在面前,良好态势能否在未来持续下去?
预期
财政支出能否持续成下半年发展前提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更愿意相信,目前经济已形成的复苏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其前提是,如果中国的财政支出计划在一定时间能够支撑总需求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预期更为乐观。他日前出席某论坛时宣称,GDP在第四季度达到9%-10%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库存调整理想,2010年一季度将有可能出现此轮反弹的小高点。不过中国经济要再重复以往两位数的高增,概率不大。
当国家统计局宣称“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时,仍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仅是针对数据而言。乐观估计者甚多,不过大家都不避讳谈及经济内部的健康状况,问题才刚刚开始。外需萎缩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
宋泓指出,这些隐患将阻碍经济向好趋势继续延续,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可能在下半年再一次出现下滑。如果第三季度外贸出口继续下滑,企业经营不能得到实质支持而有所改善,又没有除投资基础设施以外更有效的政策跟进,届时GDP将出现回跌。
今年前5个月内,我国财政支出就已投入过半,随后的投入势必逐渐弱化。因此,下半年经济能否延续二季度的回升之势,将主要在于政策调控力度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