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随着前些年企业转制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依然严峻。您是如何看待就业问题?
周耀庭:政府并不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任何一方,仅仅是第三者,无论是通过促进立法还是颁布政策,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现阶段要解决就业问题,以及由就业问题带来的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关键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以红豆集团为例。2006年,红豆集团全年实现产销143.03亿元,利税10.36亿元,同比增长21.94%和28.17%。现有员工20000余名,其中外地员工7000余名,吸纳下岗职工近1000名,人均年收入11400元。红豆的发展不仅贡献于地方财税,解决了当地乃至邻近省份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领了一方农民走向了共同富裕。红豆所在的东港镇有70%的家庭有人在红豆上班,30%的家庭全家人都是红豆员工,红豆的发展带动了东港镇周边地区的纺织、服装、运输、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东港镇是在无锡当地出了名的“穷窝子”,而如今在无锡市名列前茅。此外红豆还资助村镇建设和市内外的8个村、10个厂发展,投入1800多万元;2005年又响应产业政策的号召,将棉纺项目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淮安地区农村,为那儿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大部分知识层次低,技能结构单一,企业如果只是提供就业机会而不能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致使员工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岗位要求的话,不仅没有尽到完全的社会责任,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也是非常不利的。
从乡镇企业起步,发展成为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红豆集团一直都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从1995年选送打工妹上大学;1998年与法国著名的ESMOD服装设计学院联合创办了“红豆-ESMOD国际培训中心”,邀请法国教授长期授课,为红豆培养了国际水平的设计师;2006年,红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之号召,又创办了江苏省首家民营企业所办职业学校——红豆职业学校,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更好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在红豆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保证“学成有岗”、“对口就业”,并最终走“学习在红豆、工作在红豆、创业在红豆、成功在红豆”的人生之路。学生试行“半工半读”方针,第三学年可进工厂实习,获得基本生活费。该校为了激励先进、扶助贫困,对优等生设立“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对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每月给予定额生活补贴,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在提供当地劳动就业机会、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红豆还投入40万在延安、镇江分别建起了红豆希望小学,让其它贫困地区的人们也能够受到教育,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1997年,为边远贫困地区开办的第二期营销培训班48名学员期满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并先后为边远贫困地区免费培养人才一百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