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尾声的尾声:2006
如今“壹支笔”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也早已人去楼空,原来1300多人的公司,如今只剩下40多人。
刘明听说,不时有经销商到天佑集团总部讨债……
丢了西瓜捡芝麻,皇帝的女儿竟愁嫁
点评/资深营销专家 王国庆
“壹支笔”莱阳梨汁在产品方面有很大的独特优势:第一,梨汁的保健功能,消费者都基本知道;第二,莱阳梨汁坐拥原产地的优势,别人想跟风都有很难;第三,在众多果汁饮料中,以梨汁做为原料的壹支笔可以说是该品类的NO.1,发展空间广阔;第四,莱阳梨世界闻名,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消费者不存在认知上的困难。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有潜力的产品,却最终没有走远。
仔细分析“壹支笔”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产品层面,产品差异化卖点的提炼有问题。其广告语是“新鲜纯正百分百”,“壹支笔”莱阳梨汁卖“新鲜”肯定没有错,但“新鲜”是所有果汁饮料的共同卖点,也是果汁饮料的一个基本的特点,并不是壹支笔莱阳梨汁所独有的,因此在沟通上不具有差异性。在这一点上,“壹支笔”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壹支笔”没有对莱阳梨汁所具有的消炎、降火、止咳、润肺、化痰的保健功能进行放大宣传。而这一特点才恰恰是它所独有的,也是消费者希望从产品中获取的。当然,即使“壹支笔”把类似保健品的功效放大,也不一定就能把产品做起来。因为“壹支笔”对梨汁的保健功能予以诉求,它同时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要卖饮料?还是要卖纯功能?
第二,战略层面的失误,盲目跟风进入功能饮料品类。现在看来,功能饮料在中国市场说的乐观一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说的悲观一点,已经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很难有什么突破了。战略上的失误,把壹支笔逼入了绝境。
第三,广告层面,沟通对象选择失误:只把把眼睛盯住了经销商,却忽略了消费者。在营销上,虽然谁占领了终端,谁就占领了市场。但问题是,你不去投入大量的广告,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却一味利用特殊媒体和经销商们进行沟通,经销商即使选择了你的产品,把货铺了下去,因为你缺少和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也很难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也就不能拉动销售。
针对以上问题,“壹支笔”莱阳梨汁的出路在哪里呢?
从整个饮料行业的前景来看,虽然竞争相当激烈,但是市场增长潜力同样巨大,正因为此,不断地有企业杀入饮料市场。因此,对于“壹支笔”来讲,市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如何来做。
首先,“壹支笔”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卖点包装,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解决产品本身到底卖什么的问题,找到“壹支笔”与消费者最有沟通力的卖点。
其次,是调整企业战略,把功能饮料项目下马,象这种看不到市场前景的产品,需要当机立断,越是犹豫不决,越是容易深陷泥潭。同时,继续围绕梨汁做文章,对梨汁进行深度挖掘,以梨汁为基础,开发混合果汁、果汁奶等其他类型的饮料,丰富产品线,形成以梨汁为核心的独特的产品群。
再次,在实力允许的前提下,转变沟通的对象,把以经销商为主,改为以消费者为主。因为企业的产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自然对经销商就有吸引力——只要消费者喜欢你的产品,还怕经销商不经销你的产品?
舍本逐末:手捧金碗讨饭吃
点评/中国策划学院金言堂品牌竞争战略研究室主任 谭维金
李践在《卖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牢记企业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每个企业的第一次成功都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在经营中把第一次成功的经验丢掉了,开始做其他的事情。“壹支笔”莱阳梨汁的兴衰史,成了这段话的最好注释。
“壹支笔”成功的原因
“壹支笔”,因莱阳梨汁而成名。应该说,莱阳梨汁起名为”壹支笔”是一个败笔,两者之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不仅如此,“壹支笔”甚至给人以负面的联想----浓黑的墨水。
尽管有如此,“壹支笔”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这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莱阳梨的地域资源优势。莱阳梨所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是独一无二的,是其它地方所有的梨都无法比拟的。二是“壹支笔”将莱阳梨汁等同于莱阳梨,莱阳梨汁俨然成为了莱阳梨的化身,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壹支笔”通过急风骤雨式的广告第一个进入了消费者的心智,成为了莱阳梨汁的代名词。四是“壹支笔”在梨汁市场上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几乎处于无竞争的状态。
舍“莱阳梨汁”之本
“壹支笔”在成功之后,没有专注于莱阳梨汁,并进一步将其做强做大,而是忘却了根本,疯狂扩张至与莱阳梨汁无关的行业,结果是鸡飞蛋打,一无所获。
如果说天佑工业园一期工程,是为了扩大产能而无可厚非的话,那么,天佑集团的二期FD工程和三期的“浓缩果浆工程”,与莱阳梨汁就相距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