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出台 市场选择刚刚开始
在一片焦急等待中,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不声不响地出台了。而对于标准参与者来说,谁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先机,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几乎没有意外,融合、强制性是该标准最被关注的亮点,也一如此前业界透露出来的信息一样。清华大学标准、上海交大标准和广播科学院的标准进行融合,同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在经过1年的过渡期后,将被要求强制执行,现在北京、上海等地采用的欧洲标准将被清理出去。
标准出台,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标准会带来什么?
在数字电视标准范畴内,有三种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传输标准和卫星电视传输标准。目前,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标准和卫星传输标准都已经采用了欧洲标准,惟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采用国产标准。
采用国产标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培育自己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以便将来国内企业可以在数以千亿计的数字电视产业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当然,有利益存在,就会有各方力量的博弈,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也不例外。而且,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博弈的结果很具戏剧性,不是参与竞争的任何一方胜出,而是采用了相互妥协折中的办法,将各个参与方标准的特长揉合到一个标准内。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最终以一个政治办法来解决。
这种解决办法会带来怎样的市场操作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现在至少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存在,单载波的交大标准和多载波的清华标准无法进行技术嫁接,据说,最后解决方案是两套方案仍然自成体系,互不干涉。这也就是此前传闻的“软件开关”的解决办法,在一块芯片中内置两套系统,通过软件开关进行切换。
其实,融合标准是意料之中的事。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经过多年的竞争,于去年底达成一致,并曾预计会在今年6月底出台,但由于某种原因,最终出台的时间推迟,据说,推迟是为了等待某个参与标准的企业做出符合标准的设备。相信既然有这样的决定,决策者就不会抛弃任何一方,无论是清华还是交大。
而对于市场而言,这种做法很难判断谁是这场标准争夺战中最大的受益者?谁将是未来数字地面标准的主导企业?主管部门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已经将这个问题推给了市场。
可以说,在地面标准的竞争中,国标胜出欧标;而在国标内部,竞争仍然在延续。主管部门一方面推出三者融合的标准,另一方面又无法进行技术嫁接,各自为政的清华标准和交大标准只能等待市场的选择,也即在国标的帽子底下,谁都可以干着自己的买卖。
在观察者的眼里,多载波的清华大学标准更适合于移动接收,而单载波的上海交大标准则适合于大范围覆盖的固定地面电视接收。这是否意味着清华大学标准将定位于城市车载移动市场,而上海交大标准定位于农村、城市郊区的固定接收呢?
这样的口水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还需要等待实战检验之后。不过,笔者认为,这场竞争的胜利不仅决定于标准专利技术拥有企业是否具有技术优势,而更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市场推广能力,以及正确的发展方向。
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