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国标正式公布明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
从现在开始,全国亿万观众看电视的方式,将开始一场深刻的变化。同时,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也萌芽破土。
这也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国家标准——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以下简称“数字电视国标”)昨天正式颁布。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数字电视国标将于明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
对观众创造全新“视野”
上海是全国率先进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播出试验的城市之一,对上海观众来说,数字电视的体验其实已经逐渐渗入生活。而随着数字电视国标的颁布,全国范围内将掀起一场收视方式的革命。
集约利用频道资源、提高清晰度是数字电视的一大特色。在全国3亿台电视机中,2亿台未接入有线网,其中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目前,湖南株洲、安徽凤阳都已开始了数字化试点,数字电视国标的出台,将使受益面扩大到全国。
数字电视的另一大革命性变化就是创造出移动接受的大市场——手持电视、车载电视,在模拟电视时代都只能停留在想象中。随着国标出台,越来越多“移动的电视机”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电视的结合,通过手持设备点播球赛、电影、接收多媒体节目和视频教育,将逐一成为现实。<全文>
标准出台带来什么?
市场选择刚刚开始
在数字电视标准范畴内,有三种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传输标准和卫星电视传输标准。目前,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标准和卫星传输标准都已经采用了欧洲标准,惟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采用国产标准。
采用国产标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培育自己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以便将来国内企业可以在数以千亿计的数字电视产业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全文>
覆盖2亿电视含万亿商机
标准一经出台,产业圈地也立刻提速。记者昨日从代表交大阵营的上海高清数字电视公司总裁助理王尧处获悉,目前交大的芯片已经从最初的芯片测试进入低成本工业化芯片阶段。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近10万片芯片流片,预计年底前这一数字将达到100万片。
此前有消息称,交大的芯片很难在国内量产。王尧表示,最初时存在过这种情况,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芯片已经完全可以在上海本地化流片。 <全文>
撬动万亿数字电视市场
据统计,目前我国电视用户约3.25亿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约1.05亿户,其余2.2亿用户分布较为分散。对于这2.2亿用户来讲,用有线电视的覆盖方式明显不经济,它们将成为地面数字电视的主要用户群。同时,为了应付突发事件,预计在2015年数字电视完全转换之后,将会要求所有数字电视终端都具有接收地面数字电视的功能。因此,地面数字电视终端的目标市场实际上将涵盖所有3.25亿用户。 <全文>
牵动多家公司神经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将带来多大的市场份额?在此问题上,分析人士的看法分歧较大,乐观者认为规模将在万亿元级别;而悲观者则认为影响有限。
“选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不仅可以避免向国外企业缴纳专利费,还可以带动国内制造业发展,培育具有自主技术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设备提供商,建立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产业链。”持乐观态度的分析人士表示。全新建立一个产业链带来的市场空间是乐观者的最大依据。 <全文>
城郊市场潜力巨大
上海城郊和乡村尚无法收到有线电视的用户大约112万户左右,按每只最低500元计算,机顶盒市场就达几亿元。而前端设备中一台发射机一般40万-50万元,一个多工器也要几十万元,设备市场颇为巨大。 <全文>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为何难产
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久拖未决,还有什么原因阻碍了它前进的步伐?作为1项标准经历了长达8年的时间,上达中央部委下涉数所中国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这项关系到整个产业链利益的标准,何以演变至此?谁又该为这项标准负责?似乎有无数人表示沉默、无奈、愤怒,甚至拍案而起。一位老专家直言:我不能告诉你,也没有人能告诉你!<全文>
数字电视5年博弈终有标准
经过多方长达5年的博弈,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昨天终于出台。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昨天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全文>
[NextPage]
数字电视国标正式公布 明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
从现在开始,全国亿万观众看电视的方式,将开始一场深刻的变化。同时,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也萌芽破土。
这也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国家标准——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以下简称“数字电视国标”)昨天正式颁布。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数字电视国标将于明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
对观众创造全新“视野”
上海是全国率先进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播出试验的城市之一,对上海观众来说,数字电视的体验其实已经逐渐渗入生活。而随着数字电视国标的颁布,全国范围内将掀起一场收视方式的革命。
集约利用频道资源、提高清晰度是数字电视的一大特色。在全国3亿台电视机中,2亿台未接入有线网,其中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目前,湖南株洲、安徽凤阳都已开始了数字化试点,数字电视国标的出台,将使受益面扩大到全国。
数字电视的另一大革命性变化就是创造出移动接受的大市场——手持电视、车载电视,在模拟电视时代都只能停留在想象中。随着国标出台,越来越多“移动的电视机”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电视的结合,通过手持设备点播球赛、电影、接收多媒体节目和视频教育,将逐一成为现实。
对产业:紧握“自主”产权
数字电视国标,事实上是由一系列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支撑的产物。围绕国标,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主的研发团队,已经拿出了成熟的芯片,国标出台即是自主知识产权产业起跑的发令枪。
此前,上海大量公交车载电视,都是由欧洲标准的技术支撑的。国标酝酿、完善的过程,就是欧洲标准逐渐降价、圈地,力图保住市场地位的过程。不过,此次出台的标准被定为“强制标准”,欧洲标准地面广播数字电视难逃被扫地出门的命运。国标将于明年8月强制施行,这意味着目前的非国标设备须在1年内更新完毕。
数字电视国标,带动的产业从最核心的芯片、软件,到面向消费者的机顶盒、电视机,以及面向为电视台进行技术改造的发射端设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此外,也不能忘记负责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节目运营商。国标将带动一场“收视革命”,同时也将形成一场“产业革命”。
对政府:让“市场”选标准
数字电视国标的制定,其对于政策制订者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以往,新技术从诞生到成为标准的过程,往往是由国家指定一家单位牵头完成,而数字电视则首次形成了多家竞争、多种技术路径一同研发的局面。多方的技术竞争,客观上加速了研究进度,提升了技术质量,使得目前我国数字电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数字电视国标,最终是将清华、上海交大和广科院三家提交的技术方案融合而成。融合标准,实际上是一道选择题,电视台、企业、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融合标准中的一条技术路径。在这里,选择标准的行政力量,主动将选择权让位于市场,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在数字电视国标出台之后,此前在标准问题上长期角力的清华、交大,反倒形成了错位竞争的局面。清华以车载、手持等移动接收市场为主,而交大则主攻乡村电视。融合标准的出台,使得自主技术得以各自发挥所长,共同做大这个前无古人的数字电视产业,为更多电视观众造福。
[NextPage]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出台 市场选择刚刚开始
在一片焦急等待中,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不声不响地出台了。而对于标准参与者来说,谁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先机,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几乎没有意外,融合、强制性是该标准最被关注的亮点,也一如此前业界透露出来的信息一样。清华大学标准、上海交大标准和广播科学院的标准进行融合,同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在经过1年的过渡期后,将被要求强制执行,现在北京、上海等地采用的欧洲标准将被清理出去。
标准出台,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标准会带来什么?
在数字电视标准范畴内,有三种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传输标准和卫星电视传输标准。目前,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标准和卫星传输标准都已经采用了欧洲标准,惟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采用国产标准。
采用国产标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培育自己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以便将来国内企业可以在数以千亿计的数字电视产业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当然,有利益存在,就会有各方力量的博弈,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也不例外。而且,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博弈的结果很具戏剧性,不是参与竞争的任何一方胜出,而是采用了相互妥协折中的办法,将各个参与方标准的特长揉合到一个标准内。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最终以一个政治办法来解决。
这种解决办法会带来怎样的市场操作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现在至少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存在,单载波的交大标准和多载波的清华标准无法进行技术嫁接,据说,最后解决方案是两套方案仍然自成体系,互不干涉。这也就是此前传闻的“软件开关”的解决办法,在一块芯片中内置两套系统,通过软件开关进行切换。
其实,融合标准是意料之中的事。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经过多年的竞争,于去年底达成一致,并曾预计会在今年6月底出台,但由于某种原因,最终出台的时间推迟,据说,推迟是为了等待某个参与标准的企业做出符合标准的设备。相信既然有这样的决定,决策者就不会抛弃任何一方,无论是清华还是交大。
而对于市场而言,这种做法很难判断谁是这场标准争夺战中最大的受益者?谁将是未来数字地面标准的主导企业?主管部门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已经将这个问题推给了市场。
可以说,在地面标准的竞争中,国标胜出欧标;而在国标内部,竞争仍然在延续。主管部门一方面推出三者融合的标准,另一方面又无法进行技术嫁接,各自为政的清华标准和交大标准只能等待市场的选择,也即在国标的帽子底下,谁都可以干着自己的买卖。
在观察者的眼里,多载波的清华大学标准更适合于移动接收,而单载波的上海交大标准则适合于大范围覆盖的固定地面电视接收。这是否意味着清华大学标准将定位于城市车载移动市场,而上海交大标准定位于农村、城市郊区的固定接收呢?
这样的口水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还需要等待实战检验之后。不过,笔者认为,这场竞争的胜利不仅决定于标准专利技术拥有企业是否具有技术优势,而更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市场推广能力,以及正确的发展方向。
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
[NextPage]
数字电视国标终露面 覆盖2亿电视含万亿商机
昨日,《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正式发布,这意味着经过长达8年的等待之后,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正式出台,这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约有2亿台电视等待着数字电视的覆盖;大量车辆将安装数字电视,意味着机顶盒、显示器的潜在需求;广告商机和无线增值业务更是极具想像力的市场……
标准出台:正制订实施细则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终于出台。昨日,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中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中发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该标准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将在明年8月1日正式实施。
1998年9月,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就完成第一代高清数字电视功能样机,并在1999年国庆50周年时用一套单载波方案完成了实况直播。
在即将大功告成之际,清华大学的加入使国标的出台变得扑朔迷离。整整8年时间过去了,意欲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出台时间一拖再拖。这一关系着万亿元产业链的标准终于在清华和上海交通大学相持不下中走向“融合”。
标准由国家组织的数字电视特别工作组负责起草。记者昨日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处获悉,标准是交大ADTB-T和清华DMB-T单、多载波融合的产物。该人士解释道,交大与清华的标准在很多环节上都类似,这部分内容在国标中完全融合。唯独在调制环节采取了单载波和多载波并存的规定,这虽然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使市场化选择更为灵活。
记者昨日从可靠渠道获悉,广电总局正在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地面传输标准的规划引导、现有设备如何对接标准等,有望年底出台。
标准之争:清华交大齐发力
国内移动电视在短短几年内规模迅速做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车载移动电视广播试验工作,40多个移动电视运营商为市场拓展忙个不停。广电总局两次发文:要求暂停移动电视业务;已经开展业务的要报广电总局审批备案;并提醒由此可能引发的技术和经济风险。
标准一经出台,产业圈地也立刻提速。记者昨日从代表交大阵营的上海高清数字电视公司总裁助理王尧处获悉,目前交大的芯片已经从最初的芯片测试进入低成本工业化芯片阶段。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近10万片芯片流片,预计年底前这一数字将达到100万片。
此前有消息称,交大的芯片很难在国内量产。王尧表示,最初时存在过这种情况,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芯片已经完全可以在上海本地化流片。
王尧透露,目前支持交大技术的国内外发射机、接收机、系统设备厂家已经超过50家,并已在上海、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开始试点。交大已与160家有意启动该业务的地市电视台达成意向。
清华自然也不甘示弱。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军透露,清华的芯片完全可以量产,与交大10个城市的试点相比,清华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三四十个城市。其普通机顶盒只需要300元左右。
市场潜力:两大领域显商机
据了解,目前在移动数字电视领域存在三种标准,分别是欧洲标准DVB-T、清华DMB-T以及交大ADTB-T。据深圳力合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40个移动数字电视运营商中,有25个使用清华DMB-T标准,有15个使用欧洲DVB-T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仍有三分之二的电视用户看不到有线电视,在我国4亿台电视的保有量中,只有约1.2亿台可以接收到有线电视节目,加上约8000万台的卫星接收终端,几乎有2亿台电视需要通过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方式实现覆盖。2015年我国将彻底停播模拟电视内容,即使按照10年计算,也意味着每年有2000万台的市场容量。按一个机顶盒500元计算,这个市场容量最高可达上百亿元。
与城郊和农村市场相比,城市车载移动接收市场同样孕育着巨大商机。国内最早从事移动电视业务的上海东方明珠一位负责人表示,国内拥有大量公交车、小轿车、火车、地铁、飞机,芯片、机顶盒和终端显示器潜在需求巨大。
其背后引发的广告商机和无线增值业务更是个极具想像力的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商机都将被引爆。标准出台后,分众、聚众的传输方式可能被彻底改变,传输成本更低更及时,为更广泛的增值业务提供可能。
谁先受益:芯片设计制造商
在最初的竞争中谁将受益?厦华电子总工程师苏钟人表示,最受益的首当其冲是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产业。城郊和农村市场由于消费水平有限,最便捷的覆盖方式就是在现有的电视机上安装一个内置接收芯片的机顶盒。机顶盒企业则成为另一个直接受益的环节。
记者从厦华、海信、创维等获悉,近期他们开始陆续接到订单,不过芯片技术本身还不够稳定,同时市场扩容步伐还受制于数字电视内容和发射塔的进展。
苏钟人表示,终端设备必需以发射塔信号的覆盖为前提。生产广播发射机的国内领军企业北京广播设备厂、北京吉兆公司等都将分得一杯羹。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的发射塔大约有5万多座,除新增发射塔外,现有发射塔的硬件改造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与诸多硬件厂商的巨大商机相比,内容制作产业和增值业务更是一个高附加值产业。
东方明珠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业务开展初期,他们已经考虑到标准出台后可能引发的风险,因此一直不敢大规模开拓。
他透露,标准的出台对于东方明珠影响不是很明显。设备已经基本收回成本,发射机也可以更改制式。该人士透露,东方明珠目前在上海的收视终端已覆盖于公交车、轨道交通站点和水上巴士等,年底将覆盖超过8000辆公交巴士、1万辆出租车。
标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一位专家表示,固定接收市场在融合标准市场化过程中所受影响尚不明显,但对于移动市场,如果上海、北京采用了不同的调制模式,将很可能出现上海的车子开到北京就无法接收节目信号的尴尬。如果将两块芯片放置在一个机顶盒里,按照目前芯片10美元左右的成本计算,意味着终端设备的成本着将上升100元左右,而且两块芯片大量重复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目前,清华、交大各自的芯片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将两者融合并市场化谈何容易。
王尧表示,他们与清华在产业化竞争中是一种错位竞争。交大的技术更倾向于城郊和农村的固定接收市场;清华的技术更倾向于移动车载市场。王兴军则称,两个市场都是他们所看重的,针对移动车载市场,他们已经开发出融合交大、清华标准的芯片,而成本相差不大。
一位熟悉标准的专家表示,目前芯片技术还不成熟,从标准公布到全面产业化,估计还要5年时间。
上述专家透露,之前清华、交大的标准经3轮技术测试,但测试结果至今尚未对外公布。两种技术各自优劣势如何、谁的技术更适合移动、谁的技术更适合固定接收等问题,只有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说得清楚。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化“圈地”,最终可能造成产业恶性竞争、成本攀升、诸侯割据等不利于整个数字电视产业整体发展的后果。同时,现有的移动设备如何对接标准、时间表怎么安排等,都不是标准所能够解决的。
[NextPage]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出台 撬动万亿数字电视市场
△2007年8月1日,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开始实施
国家标准委员会日前公布消息,已经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与调制》确定为国家标准,至此,千呼万唤的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历经12年后终于出台,同时也将全面启动我国万亿规模的数字电视市场。
融合标准带有选择项
国家标委会并没有公布标准的细则,根据此前广电总局透露的消息,地面标准融合了清华大学DMB-T标准、上海交大ADTB-T标准和广播科学研究院TiMi标准。
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曾经明确表示,地面标准是融合标准,不存在哪一家标准胜出。此前,在地面标准方案竞争中,上海交大的标准方案和清华大学的标准方案是最主要的对手,也一度传言清华大学标准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由于国家标委会目前并没有公布标准细则,外界还无法知道标准制定者是如何将三种不同频率的标准融合在一起的。而业内人士曾表示,清华大学标准是多载波,上海交大标准是单载波,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是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的,所谓的融合只是将两种标准的接收调制器加载在一块芯片上,然后由运营商和用户来选择使用哪种标准系统。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标准参与者王兴军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地面标准是以清华标准为主体,融合了交大单载波、广科院的误码纠错等技术,融合标准对帧幅、频率等技术参数进行了统一规定。但是,调制方式可以进行单载波和多载波的选择。
王兴军解释说,在欧洲DVB-T标准内同样存在多种不同调制方式,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我国地面标准在这方面与其有点类似。
这种解释跟此前传闻的市场选择并没有多大出入,地面标准保留了让各地方广电运营者选择单载波还是多载波的权利。
地面标准将免费使用
关注技术标准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传媒分析师谭晓雨就认为,关注标准就是想知道谁会是标准的最大受益者?
深圳力合数字电视有线公司总经理马飞虹认为,既然融合标准是以清华大学标准为主体,清华系统自然是最大受益者,“我们很容易将现在正在试验的清华标准系统升级为国家标准系统。”
深圳力合数字是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标准的产业化运营平台,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车载移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在标准没有确定的时候,各地方移动地面电视运营商担心如果国家标准不是清华标准,将面临前期投资化为泡影的风险。
因为广电总局多次透露,地面标准将是强制性标准,不是国标的试验系统最终要转换成国标系统,转换时间为标准颁布后1年内。
上海高清总裁助理王尧对记者表示,上海高清已经从芯片到系统集成都已经做好了产业化准备,上海高清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占领未来的地面数字电视固定接收市场。
王兴军认为,现在判断谁会是标准的最大受益者还不可能,最终的结果需要经过市场检验,谁能够赢得市场谁就是最大受益者。
值得一提的是,谁在融合标准占主体地位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比如专利费。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已经对地面标准的技术专利费用形成了规定,那就是该标准对国内公司实行免费。
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庞大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一直是数字电视进程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内舆论曾将数字电视市场启动缓慢归因为标准的迟迟不见出台。
根据资料,从1994年开始,国家标委会就确定了制定高清晰度电视标准的战略,并制定了方案。12年来,地面标准历尽波折。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地面数字电视标准颁布,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都已经确定了传输标准,预计拥有万亿规模的数字电视市场将全面启动。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在2008年的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开播数字电视,到2015年,我国数字电视转换全面完成,并关闭模拟电视节目。
从2004年开始,广电总局开始大规模全面推动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并以青岛实行全市整体转换为模式,在全国33个省市进行推广。目前,青岛、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经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1000万户左右。与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相比,地面数字电视受制于标准迟迟未见发布。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很快决定采用欧洲数字电视标准DVB-C和DVB-S;而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我国一直决定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标准,以避免数字电视产业再度陷入国际专利费的陷阱。地面标准在本世纪初形成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两套主要方案,2003年广播科学院加入一套多载波方案,最终形成了三者融合标准。但是,地面标准的发布时间已经推迟到2006年,比此前预计的颁布时间推迟了3至4年。
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日前透露地面标准将颁布时表示,地面数字电视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模数转换,将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郊区的模拟电视逐步转换成数字电视。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地面数字电视业务涵盖的范围来看,远比目前现成的、客户量增长十分有限的有线数字电视更为广阔。
据统计,目前我国电视用户约3.25亿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约1.05亿户,其余2.2亿用户分布较为分散。对于这2.2亿用户来讲,用有线电视的覆盖方式明显不经济,它们将成为地面数字电视的主要用户群。同时,为了应付突发事件,预计在2015年数字电视完全转换之后,将会要求所有数字电视终端都具有接收地面数字电视的功能。因此,地面数字电视终端的目标市场实际上将涵盖所有3.25亿用户。
王尧表示,农村数字电视转换是广电村村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而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日前公开透露,为了转播中央电视节目,有关部门已经设立5亿元基金,用来扶持进行转播的企业。同时,国家还将从税收、设备、电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推动新兴市场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迟迟没有确定,一度影响民间资本向这个行业的大规模进入,这对许多新兴市场,特别是对地面移动电视新业务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这种担心已经不存在了。
资料显示,从2002年开始,我国地面移动电视开始启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个城市建有地面移动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这些城市主要采用欧洲DVB-T标准和清华DMB-T标准。一开始,他们就与系统提供商签有一条重要的协议,那就是如果该标准不能成为国家标准,系统提供商必须免费更换设备,使其提供的设备能够转换并符合国家标准。这就导致了系统提供商在推广地面移动数字电视的时候谨小慎微,不敢大举进入。
深圳力合数字总经理马飞虹预计,标准确定后,2006年全国很快将会有60个城市被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覆盖,而2005年发射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城市数为35个。
地面移动数字电视目前有三项业务:一是移动接收,主要在城区的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二是固定接收,主要帮助解决有线光缆不能覆盖的地区收看电视的问题;三是多媒体信息,日后还可以开展双向点播业务。
据有关数据,北京移动电视2004年的收入为1660万元,利润率为24%。估计2005年移动电视广告收入会达到5000万元。据估算,北京市拥有公交线路776条,各类公交车辆9019辆,四环路以内就有5000多辆,年运送乘客量达43亿人次;北京地铁人流量每天也高达130万人次。如果以每个大中型城市2000至5000辆公交车、每辆车上安装两台移动数字电视、每台每月收入1000元计算,一个城市一年的移动电视广告收入不下7000万元。
[NextPage]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牵动多家公司神经
无线数字电视产业链上,系着至少7大类型厂商,众多上市公司处于其中
此前,一则“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8月底出台”的消息,激起千层浪。二级市场上,与数字电视有关的个股表现不俗,G歌华自8月21日以来,连续7日收阳。业内人士也纷纷打听消息的来源及其真假,同洲电子等相关生产厂家更是望眼欲穿。
而随着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日前被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07年8月1日起实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分得一杯羹?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标准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需要
数字电视信号分为有线、卫星、地面(无线)和IPTV四种传输方式。此前,我国有线传输标准和卫星传输标准已经确定采用欧洲标准DVB-C和DVB-S,但地面标准一直没有确定。
早在1995年,我国没有直接采用当时流行的基于单载波技术的美国标准(ATSC)和基于多载波技术的欧洲标准(DVB-T),而由原国家科委立项,着手制定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标准。此后十多年,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统一的标准一直未能出台,直到近年甚至形成了同属多载波方案的清华大学DMB-T和广播科学研究院TiMi与采用单载波方案的上海交大ADTB-T三项技术鼎立的局面,而此次出台的标准就是三者的融合。
据了解,该标准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和移动接收需要。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突破性地取得了单、多载波调制技术的融合,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此外,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有三种接收方式:地面固定接收、移动接收和手持设备接收,此次出台的标准主要适用于前两种接收方式,而针对手持接收将专门制定手机多媒体广播标准。
分析人士看法不一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将带来多大的市场份额?在此问题上,分析人士的看法分歧较大,乐观者认为规模将在万亿元级别;而悲观者则认为影响有限。
“选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不仅可以避免向国外企业缴纳专利费,还可以带动国内制造业发展,培育具有自主技术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设备提供商,建立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产业链。”持乐观态度的分析人士表示。全新建立一个产业链带来的市场空间是乐观者的最大依据。
据了解,目前全球约有14亿台电视机,其中我国约为4.7亿台,除1.12亿户有线电视用户外,其余都是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潜在用户,再加上车载移动电视等用户,规模更为庞大。“你可以想象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夏平建表示。
对于地面传输标准的推行,国内有不少权威专家认为,这是每台电视机必须具备的标准。他们认为,电视涉及国家安全,是传达国家信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遭遇战争灾难一切都被摧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地面传输,所有电视机在电缆被破坏的情况下可能收不到任何信号。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此前也曾表示,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将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非国家标准的传输、接受设备将从市场中清除出去。据悉,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地面移动电视都采用欧洲的地面传输标准。同洲电子董秘王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的地面机顶盒全部出口,采用的是欧洲标准,国内标准出台后,公司该项产品将面临巨大市场机遇。”据悉,此次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并于2007年8月1日起实施,意味着上述城市的其他数字标准的过渡期是一年的时间,在一年之内都要转到国标,而同洲电子等设备生产厂家将直接采用国标生产适用于国内的产品。
“标准出炉后,整个产业链等都将启动,未来几年整个规模将在万亿元级别。”一位业内人士预测说。
悲观者则认为,无线数字电视市场影响有限。他们表示,我国电视用户约为3亿多户,约2亿户为非有线电视用户,但这些用户基本分布在不发达城市的边缘地带和农村,甚至还有相当部分在人口极为分散的高原和山区,这部分用户有多少能发展成无线数字电视用户。对此,东方证券家电、传媒研究员张小嘎认为“不容乐观”,他表示,这些用户对收费极为敏感,承受能力也有限,而从成本角度来讲,无线数字电视高于有线,以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目前20元/月左右的收费标准来看,“很难被这些用户所接受。”
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无线数字电视还后有“追兵”。张小嘎介绍说,手机电视将是无线数字电视最强力、最直面的竞争者。“几年前,有谁能想到拍照手机能部分替代数码相机,并对数码相机销售带来冲击”,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小嘎举例说。
对于无线数字电视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张小嘎以信号发射站为例,他说,整个上海三个发射站就覆盖了大约95%的范围,而投入大约为2000万元。
多家上市公司受影响
据了解,无线数字电视这条产业链上,主要系着数字电视内容供应商、数字化制播设备商、数字传输网络设备商、有线网络运营商、机顶盒制造商和数字电视制造商。此次无线数字电视标准的出台,带来的将是整个行业产业链的震动,而很多上市公司都处在其中。
数字电视内容供应商主要有G明珠、G电广、G中视等大型传媒公司;数字化制播设备市场主要来自于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造投资,数字化制播设备商主要有G中兴、G同方;数字传输网络设备商有G中兴、G长通、G烽火和G尖峰;有线网络运营商方面,目前上市公司中有G歌华、G明珠、G电广和G国安,上述公司的主营业务涉及到有线网络运营业务;机顶盒是目前收看数字电视的必备设备,用户可在不更换现有模拟电视机的情况下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大大节约了收看数字电视的成本,机顶盒制造商主要有G同方、同洲电子、G海信、GTCL、G广电、G长虹、G数源和G康佳等;数字电视制造商国内相关公司主要是彩电厂商,如G长虹、GTCL、G海信、G康佳、G广电、厦华电子和G数源。
俗话云“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运营,三流企业卖产品”,无线数字电视标准出台受益最大的当数数字电视标准类企业。代表企业有飞乐音响、G同方和G南洋等。其中飞乐音响已取得了深圳力合数字电视90%的股权,而后者正是清华DMB-T数字电视标准的推广企业;G同方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由于该公司参与了标准的研发,若采用了清华大学的标准,公司将在研发相关产品方面占据较大优势;G南洋持有拥有交大标准的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11.77%的股权。
据张小嘎介绍,由于无线数字电视内容开始为节约成本起见,一般会采用现有有线数字电视的节目。因此数字电视内容供应商、数字化制播设备商收益有限;数字传输网络设备商、有线网络运营商和机顶盒制造商将收从新无线数字电视用户初期的爆发性增长中受益匪浅;数字电视制造商则长期享受数字电视全面代替模拟电视带来的巨大商机。
[NextPage]
移动数字电视加速覆盖 城郊市场潜力巨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标准正式出台。记者昨日从上海高清集团总裁助理王尧处获悉,崇明岛是国内最早的数字电视传输示范基地,明年底数字电视有望覆盖20万崇明岛用户,同时示范点有望开始推向长兴岛、横沙岛。金山、南汇等地区也会考虑启动地面接收数字电视。
城郊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上海高清是数字电视标准方案提供方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方案产业化运营主体。王尧透露,无论从盈利模式、需求迫切程度还是覆盖用户群上,城郊和农村的固定接收无疑都是最易先启动、潜力最大的市场。目前,上海已经率先形成一条完整的市场化产业链条,包括上游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设备集成商、网络运营商、终端接收机生产商等。
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获悉,从2002年开始,上海文广就开始启动数字化发展战略。2004年8月,上海文广成为继中央电视台之后第二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全国性数字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目前上海文广拥有16个面向全国的付费广播电视频道,覆盖全国30个省市的3000万用户,其移动电视则覆盖了上海市区大部分公交线路和所有轮渡码头。
硬件厂商的推进速度也在加快。上海明珠广播电视科技有限公司一位高层表示,标准的出台将对数字电视地面传播前端发射设备等一系列硬件面临巨大需求。这位高层透露,他们目前已经与三四家地市运营商合作,还有一些处于最后的洽谈阶段。这位高层透露,他们仅多工器一项就已达上百万元产值。
芯片产能能否跟上是决定整个产业发展进程的关键。王尧透露,符合标准的芯片已经可以在中芯国际实现低成本工业化流片,目前产能达到10万片左右,年底前有望达到100万片。
王尧透露,目前他们用的是江苏一家机顶盒企业的产品,上广电等企业在机顶盒产业化方面己经做好充分准备。
王尧算了一笔账,上海城郊和乡村尚无法收到有线电视的用户大约112万户左右,按每只最低500元计算,机顶盒市场就达几亿元。而前端设备中一台发射机一般40万-50万元,一个多工器也要几十万元,设备市场颇为巨大。
移动数字电视加速覆盖
首家户外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一位高层昨日表示,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新项目将陆续上马。
东方明珠已与沪上各大出租车公司签约,其移动电视将覆盖上海2.5万辆左右出租车,占上海出租车总数的一半左右。年底,东方明珠数字电视覆盖的公交巴士将超过8000辆、出租车超过10000辆、楼宇超过2000幢,重点覆盖轨道交通线,同时在市中心区域选择人流密集场所架设户外大显示屏。这些都需要大量设备投入,更别提其中蕴涵的广告和增值业务的巨大潜力了。
除增量市场外,存量市场的设备更新所引发的商机也不容忽视。目前东方明珠在上海的收终端总数超过16220个,这些移动电视接收技术采用欧洲DVB-T数字电视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出台,意味着东方明珠上万个终端将随之更换。
王尧表示,交大曾在时速43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上做过试验,完全可以收到清晰的信号。出租车、私家车、高速铁路等都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与城郊和农村市场相对清晰的盈利模式相比,城市车载移动电视的盈利模式目前尚不十分清晰。
[NextPage]
数字电视地面标准为何难产
8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CDTF2006)”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近日即将颁布;同时,有线电视数字化已经进入了全面推广的新阶段。虽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也称为移动电视标准,不过融合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并未涵盖包括手机电视标准在内的手持移动终端标准。
几年来,有关数字电视地面国家标准的猜疑很多。来自广电总局科技司的副司长王联表示,原先预计的8月公布标准的时间表可能还要推延,但今年年内肯定要出台,毕竟行业的发展要求标准及时统一和推广。实际上,从上游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到中间的传输标准,再到终端的接收标准。有关数字电视的标准之战,已经牵涉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利益之争。
先前经过技术评估认为清华方案全面领先于上海交大方案,并在部分指标上领先欧洲标准。为什么国家不能正式将其立项确定为行业标准?难道是标准背后的利益之争吗?如果是这样,可能的解释是最终胜出方案要走出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因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希望按照各自标准执行,以使产品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性。
关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久拖未决,还有什么原因阻碍了它前进的步伐?作为1项标准经历了长达8年的时间,上达中央部委下涉数所中国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这项关系到整个产业链利益的标准,何以演变至此?谁又该为这项标准负责?似乎有无数人表示沉默、无奈、愤怒,甚至拍案而起。一位老专家直言:我不能告诉你,也没有人能告诉你!
“各方关系盘根错节,相互间的利益纠缠不清,面临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谁都不愿意松口让步。”一位已辞职经商的原广电总局干部私下告诉记者。另一位业内专家认为,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充满利益诱惑的市场,谁都想从中捞点儿什么。在这位业内专家看来,无论是政府、企业、科研单位还是个人,都深深地卷入了标准的争斗之中。
而在中国,任何标准方案的确定都取决于它的最终决定者。但数字电视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一致,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转播。况且,数字电视地面标准由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标准委员会和信产部的音视频标准委员会来管理。这意味着所在环节上的负责单位或部门,都希望介入或控制地面标准以便从中获利。
于是,人们把阻碍地面标准不能出台的矛盾焦点转向几个具有重要话语权的主管部门。其实广电总局和信产部的拥兵自重,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的相互对垒,不过是复杂利益格局的一种表象。而有关管理部门中的少数人官僚作风严重,不懂装懂,迟疑不决,且不把国家整体利益当回事,他们才是延误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到2005年底,广电总局原计划做到中国数字电视用户突破3000万户,后来将目标下调至1000万户。但至今年2月,其官方网站公布全国用户总数仅有413万户。由于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在广电总局主管下制定,而信产部牵头制定的显示终端标准早已拿出草案。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并迫于2008年奥运会收视压力,所谓的“融合”标准有望月底出台。
目前被寄予过高期望的融合方案,却被专家认为是非理性的。该方案需要在接收端加装开关,运营时在两个标准间选其一。很明显这是两个标准,核心标准竞争在清华与交大之间,将使核心芯片成本增加30%。关注标准制定的业内人士表示,多载波和单载波标准从技术上来讲,如同“水和油怎么能融到一起?”
据了解,一套标准要想在某地运营,标准方要和当地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签订协议,向运营方承诺国家标准出台后,如果与已运营系统不符,那么改造成本由标准方承担,也就是谁提供标准、设备,谁承担改造成本。对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难产,各地移动数字电视公司的很多商业运营不能启动,如果他们在标准上押错了,投入的钱就都打了水漂儿。
“标准只是纸上的、空气中的东西,最核心的是芯片。”有专家分析,清华和交大都有子公司在为自己做芯片。“由于技术标准不公开,国际上先进芯片公司不能介入,所以标准一直拖到现在。”成都市移动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晓伟表示。在中国靠标准赚钱企业几乎没有,单靠芯片收取专利费模式能让标准方谋取多大利益现在仍很难说。
据测算,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可为市场提供高达3000亿元的蛋糕。根据广电总局的数字电视普及时间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普及进程正在加速,中国数字电视相关产业链的内容提供商、电视(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等多个重要环节早已蓄势待发。“不管什么标准,赶快定下来吧。”与专家专业角度观点不同,企业只是希望标准尽快出台。
[NextPage]
数字电视5年博弈终有标准
经过多方长达5年的博弈,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昨天终于出台。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昨天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和移动接收需要。据了解,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一共包括三个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此前已确定采用欧洲标准DVB-C和DVB-S,只有地面传输标准是采用了国内标准,因此该标准也是对国内数字电视产业影响最大的一个标准。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今年曾表示,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将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非国家标准的传输、接受设备将从市场中清除出去。另据透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并未涵盖包括手机电视标准在内的手持移动终端标准。
业界认为,标准的正式推出将给数字电视一体机的销售带来契机,专家预测,标准启动后的总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以上。记者了解,目前,康佳在郑州、创维在南昌的一体机销售推广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此外,济南、沈阳、深圳等地已经展开了一体机产品测试,估计很快会进入销售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