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船企较稳定
对于部分船企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黄祥顺并不否认,“像冠海造船厂,虽然生产任务饱和,但流动性资金短缺,金融系统只收贷不放贷,资金链几乎断裂。”
他表示,船企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方面船东拖欠资金,另一方面银行紧缩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林奋飞说,以前船东是按“里程碑”式付款,2008年上半年造船业比较好的时候,到交船前付80%的款项,但到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40%,甚至30%。
此外,部分船东撤单的情况也有发生,在福安地区,有关于订单和交付问题的官司现在还在打。
“船舶业‘寒流’一说要分开来看”,黄祥顺表示,福建船舶业发展比较稳定,规模以上的骨干船企手持订单较多,生产任务可以安排到2013年到2014年。
“福建的骨干船企,2008年到2010年呈两位数增长,2011年还是呈增长态势,估计2012年要走弱,甚至2013年到2015年都是如此。”林奋飞说。
其他70%的船企保持低水平生产、手持少量订单,或者陷入开工不足和停产的困境。这70%,几乎囊括占该省船舶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二左右的民营船企。
就在2011年10月底,黄祥顺和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赴福建民营船企最为集中的罗源、宁德、福安、福鼎四地,对11家船舶、游艇企业进行调研。
调研总结认为,目前船企面临“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的问题:在银行信贷方面,银行对当前经营好的企业是“锦上添花”,可以提供贷款;而对经营困难、迫切需要银行支持的企业来说,获得银行“雪中送炭”难度较大。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一位员工也向本刊记者透露,目前进出口银行对船舶企业的贷款主要为行业重点国企服务,中小企业难申请到贷款。
造船不如修船
办法总比困难多。黄祥顺说,“对于民营船企来说,大的造不了,就去造小的,再不行就造渔船,增加些员工培训,维持队伍,等待下一波市场高峰到来。
但缺乏规模效应,多而分散,参差不齐,一直阻碍着福建船舶业的“突围”。
对于国家鼓励船舶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黄祥顺对本刊记者说,这一条对民营企业来说很困难,因为谁都想做老大,只要赚钱就行。像福安正在搞工业园区,以实现产业聚集化效应,而到现在还是没有搞起来。
“福建船舶工业要立足本省实际,开发‘新、特、专、精’船舶产品。”黄祥顺说。
2007年,福建省已经提出,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船舶、游艇和各种大中型船舶修造。
“未来船市和船价将持续低迷,船舶市场将呈现出需求结构变化,特种船舶和海工装备等市场依然活跃,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的节能环保型船舶看好。”黄祥顺说,“像福州和厦门,虽然总产值相对比较低,但分别因为海洋工程辅助船和汽车滚装船船型,被列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
此外,修船业的利润水平在20%左右,高于造船业的5%到10%。福建要发挥自身的海岸优势,以泉州修船厂为主,重点发展修船业。
据透露,在“台海对接”方面,厦门引进台湾的游艇资源,目前“国际邮轮母港一期”已经被列入厦门市海洋“十二五”专项规划重点项目。福建省也提出,加快厦漳湾游艇业发展,争创游艇制造业大省,实现游艇业年工业总产值50亿元。
“不求做大,只求做好,”黄祥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