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所指的负债,包括这类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保守思维、不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体系、薄弱的资金实力等因素,往往成为掣肘。 迄今为止,国货品牌翻身案例寥寥。
而对自行车的颜色,他们摒弃了自行车行业固有色卡上的配色方案,采用了一些时尚行业里的亮丽颜色。
今年8月以来,被命名为“永久c”的永久一系列新自行车图样迅速在年轻人聚集的豆瓣、开心和新浪微博等SNS网站疯传,其中开心网上一个帖子被转了四十多万次,大家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腔调”、“长草”、“给力”等等。
“我们自己就是永久c的目标群体,所以知道需要设计什么样的车。”在乘思的成员们看来,这样的反响程度虽高于预期,但也算意料之中。
于是乎,营销预算并不宽裕的永久,以这样的“口碑”形式,一夜之间,回到了年轻人身边。
在这个月里,永久c的官方淘宝店也开张了,这是目前永久c唯一的销售渠道。显然,永久传统产品的中低端经销商们并不适合销售永久c,而能快速低成本实现的销售方式,就是网络。
不到半个月,首批生产的500辆车一销而空,豆瓣上、新浪微博上,新车主们纷纷秀出照片,而只赶上第二批的顾客,不少要等到国庆节之后才能收货,他们也在网上诉说着自己的沮丧和不满。
陈闪得意地说,“现在买车的人里其实没有一个看过真车。”
一些经营创意产品、潮流产品的门店已经找上门来,愿意经销永久c。永久的第一家直营店,也将在杨浦区老工业区永久的老厂址开业。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鸥相机除了在田子坊的门店销售,也在淘宝上开了店,和陈海汶公司策划的摄影画册一起销售,但到目前为止,这个店铺还没有一个销售记录。
不过要走高端的经典、收藏路线的陈并不着急,他就是要这款相机慢慢卖。
追捧只是一阵风?
海鸥和永久,并不是第一个“再造”的国货老品牌。上海牌手表、飞跃运动鞋等也曾通过新锐的设计回归潮流,但都未能转换为企业持续的品牌提升和商业利益。
陈海汶的胃口,并不止于造1000台海鸥相机。他和海鸥数码已初步打算进入数码相机领域,目前海鸥数码已在和代工企业展开技术和成本的探讨。
制造数码机身,启动资金就要5000万元,初步投资1亿-2亿元,这远远超出陈海汶们的承受程度,向外引资势在必行。
但陈比较排斥一些“急功近利的商业资本”进入,这个观点也是来自海鸥资本失败改制的前车之鉴。他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发改委有意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国内数码相机企业,于是希望资金问题能以“政府支持”加自筹的方式解决。
其实在本世纪初,海鸥数码等就有过生产数码相机的尝试,但未能成功。这在陈海汶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很难说,陈海汶按这样的思路下去能走多远。但他的回答是,“第一次摸相机时怎会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摄影家”。
陈反复强调,海鸥数码相机,还只是“民间梦想”。事实上,这样一个商品也根本够不上“国家梦想”的高度。
在城市的另一边,永久c开局不错,但还远远谈不上商业成功。在已接到的永久c订单中,很多购车人员的地址指向一些设计和时尚行业公司,而在已销售车型中,迎合当下复古潮流的款式卖得最好,其他类型表现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