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迪达斯和彪马公司的带动下,与运动员签订保证合同的情形已很普遍。例如,国家篮球协会的运动员每年至少与一家制鞋商签订合同。今天,保证合同的金额从500美元到15万美元不等。运动员在各种公开场合必须使用公司的某一种产品。公司为保证合同耗费的广告费约占全部广告费预算的80%,其他20%的花费用于媒体广告上。各制造商发明的独特标记是这些保证合同发生效力的关键。这种标记能使人们立即辨认出这是哪家公司的产品。因而,著名运动员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能被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认可。此外,这些标记也使得衣物、挎包之类的商品种类多样化起来。
为了尽快提高产量,阿迪达斯公司到南斯拉夫、远东等地区寻找能够低成本、大批量制作运动鞋的工厂。公司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中型企业签订了特许生产协议,让它们按公司的图纸制造产品。这样,公司节省了建造工厂和购置设备的巨额开支,从而使成本保持在适当水平。此外,阿迪达斯公司还引导运动鞋业为各类跑步者制造各种各样的运动鞋,从各种竞赛用鞋到训练用鞋。阿迪达斯公司拥有100多种不同风格和型号的运动鞋,这种独占鳌头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后起之秀耐克公司脱颖而出、占领美国
市场之后才有所改变。
3、70年代的运动鞋市场。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运动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美国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数百万不曾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此时也开始寻找锻炼方法。1972年,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也许正是这种锻炼热的起点。数百万电视观众观看了d.沃特尔在800米赛跑中战胜了苏联运动员e.阿加诺夫和福兰克·肖特,夺得令人肃然起敬的桂冠的实况。但跑步热的基础工作早已做好了。也许是肯尼恩·库珀博士的启蒙著作《保健学》最先引起了公众对健康的注意。该书科学地论证了坚持跑步(或散步)对身体的好处,销量达几百万册。八九年后,詹姆斯·菲克斯写的一本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跑步全书》也售出了几百万册,几个月内,该书一直处于最畅销书之列。
在整个70年代,坚持散步的人与日俱增。70年代末,大约有2500万-3000万的美国人坚持散步,还有1000万人在家或上街都穿运动鞋。同时,制造商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原先只有阿迪达斯、彪马、虎牌3家公司,现在,新加入制鞋行业的有耐克、布鲁克斯、新巴兰斯、伊顿尼克、j.g.彭尼、西尔斯和康沃斯等公司。为推销这些制造商制作的鞋,“运动员鞋店”、“雅典运动员鞋店”和“金尼鞋店”这类专门鞋店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国。与这类市场相关的各种新杂志也相继问世,发行量不断上升,如《跑步者的世界》、《跑步者》和《跑步时代》等杂志,专为跑步者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4、丧失市场优势地位。阿迪达斯与耐克在跑步热潮中此消彼长。这时,耐克成为行业主导者,市场占有率为33%,两年后达到50%。与耐克相反,阿迪达斯的市场占有率却持续下降。此外,布鲁克斯和新巴兰斯等美国企业也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5、阿迪达斯的失误。阿道夫死于1978年,也许这是阿迪达斯衰落的原因之一,尽管他死后管理权的移交似乎很平稳。其实,耐克在当时就已对阿迪达斯的市场蚕食了不少。这位市场领导者不慎失误,把领导地位让与后来者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毫无疑问,阿迪达斯公司对运动鞋市场的增长情况估计不足。而且,对市场机会判断失误也并非阿迪达斯一家。几家历来擅长经营低价运动鞋的公司(如著名的康沃斯公司和尤尼罗亚尔·凯兹公司等)在向市场推出新式运动鞋和制鞋技术创新的竞争中,也不知不觉地被抛在后面。那些主要的网球鞋和旅游鞋制造商(如占全美篮球鞋生产三分之二的康沃斯公司)对市场潜量的估计也有严重的失误,直到它们被耐克及其他美国制造商远远地甩在后面时,才如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