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品牌之梦:旗舰店遍全中国!


[  中国时尚品牌网    更新时间:2009/11/30  ]     ★★★

 

  富豪的符号

  不管中产对奢侈品有多么钟情,真正消费起奢侈品来,大手笔的始终还是富有的人。胡润“2009富豪消费价格指数”报告中说,中国内地的顶尖奢侈品消费群体中,资产在1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有82.5万人,身价过亿的则有5.1万人。另一份《2009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则显示,豪华车、手表和珠宝等奢侈品,大部分都在富豪的消费名单上,而这些消费,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不大。

  “周围邻居不是开奔驰就是开宝马!你要是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句曾经的电影台词,如今是大陆富豪的生活写照。但2009年新上映的某部电影却试图告诉大众,“开宝马奔驰那是暴发户,你得有点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奢侈品似乎与暴发户划上了等号。洪晃说,“至少存在一些有钱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样买东西,花起钱来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这些让洪晃“目瞪口呆“的富豪,消费行为隐含在这些数据中:2005年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7000名大富豪创造了2亿元销售额,部分富豪当场决定购买;2008年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 1万多名来自京津唐、东北和山西等地的富豪参观, 60家国际顶级品牌参展,展出超过300件稀世珍品,其中超过1/3的展品为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亮相。为保持高端私密的风格,展会不向公众开放,仅面向受邀VIP。至于成交金额,则至今没有对外公布。

  从这些神秘的消费行为中,可以毫无保留地划分出地位和等级。罗·福塞尔在《class(阶层)》一书中说,在西方,欧洲的皇室贵族血统成员是“看得见的顶级阶层”,而各个企业主是“高级阶层”。一般传统奢侈品牌,向来由皇室贵族首先进行引导消费,而“有产阶级”也会“以拥有奢侈品牌而虚荣”。

  在中国,这种宽泛的“虚荣”被加倍放大。英国《经济学人》最近说,“日本人曾经被认为是最盲信的消费群体,而现在中国人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他们接受那些并不十分了解的知名品牌,并以自己的理解去消费它们。”

  “我觉得这个理解不是说你非得是什么贵族,你喝了三年的红酒,都喝不出感觉来?”洪晃认为,刚开始,奢侈品消费也许是为了地位、虚荣等因素,但人的品位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里,“人都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当你在品味它,你就建立了生活和这个物品的直接关系。”

  一些奢侈品公司也希望建立这样的关系。Gucci为中国消费者准备了概念店,公司首席执行官Patrizio di Marco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级品牌消费者正在四处寻求时尚权威和‘意大利制造’所代表的工艺品质保证”。

  江诗丹顿则在淮海中路的公馆内为顶尖客人打造会所。他们每年会举行为数不多的VIP活动,包括酒会与鉴赏活动,规模不大,每次仅有20多人。

  江诗丹顿的店铺布置有书柜,里面放着关于钟表历史与工艺的书籍,还有从瑞士带来的制表工具。会所二楼专设了修表间。Alexandre Kerguen是从瑞士来中国的第一位制表师,每天大概有5位客人找到他。Alexandre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修表的客人,都是半个专家,“一开始他们只是买点什么东西,要这个,或者那个,后来他们开始跟我谈论钟表,谈论时间。”

  她们,将“中国制造”刻在奢侈品上

  西方的奢侈品工业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发展,但在中国,多数工艺的创造者,没有被世人提升到其应有的艺术地位和产业地位,也没有形成个人的品牌和家族产业。

  几乎在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的同时,一些咨询机构建议中国企业“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及媒体传播方式,精准的人群定位,打造个性化的奢侈品品牌”。

  当奢侈品的消费逐渐成熟,一国的奢侈品消费就会渐渐由模仿到制造。上个世纪的意大利、美国和日本,都曾经有过相似的路径。

  中国很少的一些人,正在成为这样的定义者。他们中有的人,坚持要走二十年的设计之路,有的则身居乡野,精细打磨一个现在还不为人知的品牌。他们的名字,并没有淹没在打造品牌的浮光掠影中。有人说,中国第一代的这批人,注定要成为中国奢侈品产业的铺路石。

  郭培的梦想

  郭培,高级成衣定制商,北京玫瑰坊时装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人兼总设计师。从1997年5月开始创办玫瑰坊时装有限公司至今,郭培的高级成衣订制之路已经走了整整十二年。在此之前,郭培曾是天马服装公司的设计师。

  2009年11月02日,中国国际服装周在北京举办。郭培在服装周上演绎了她的“极繁主义”设计。这场名为“一千零二夜”的服装发布会,以极精细的手工组合饰物与皮草,完全掩盖布料,一反时尚界流行的现代风格。设计的奢华繁复中,郭培对细节的追求几乎到了极致,“发布会上大家看到的所有刺绣,一针一线,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中国古代服装的辉煌刺绣让我感动,成为了我做高级时装的坚持。”

  郭培迷恋中国手工艺,但她并没有拿着“中国元素”做文章。在她眼里,“中国元素”是中国的成功,但设计师的成功与任何元素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郭培的设计生命始于1980年代。那时候的中国,服装设计还在摸索中成长。郭培向美院的老师学素描、画人体解剖,向技校的老师学裁剪、制版,成为了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服装设计师。1996年,她首次举办个人时装发布会“走进一九九七”,英国《ELLE》杂志介绍了这位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一年后的1997年,她创办了北京玫瑰坊工作室,走进了高级服装定制行业:“工业化带来千篇一律,追求个性化与高品质成为奢侈的梦想,而手工艺术是时装殿堂中最后一片净土。”

  高级成衣定制是奢侈品中最能让人直接感受到尊贵礼遇的消费之一。严谨的设计流程,由一对一的专属设计到六次试装的量身剪裁,为满足客户需求不厌其烦的改动,都是高级成衣订制必须遵循的法则。能称得上高级定制的服装,无不是时间与心血、才华与工艺的共同造就。

  “但高级定制在中国刚刚起步,它是慢慢成长的市场,因为最初大家把高级定制理解为一种服装加工,我们只能坚持用作品解说两者的差异。”

  中国工业化以来,人们将手工制衣普遍视为落后。郭培认为,如今的社会,人应当是越来越受到尊重的,人力也是如此,“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坐下来一针一线,完全靠生命的付出,靠时间的付出去创造一种价值。”

  这种价值感,正是奢侈品的要义之一。吉尔·利波维茨基在《永恒的奢侈》一书中评价,奢侈品更多的是一种“做”或者“让人做”的方式,意味着人们对人力创造的接受与尊重。

  慢慢地,人们开始接受高级定制的价值。新世纪以来的近十年,郭培也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高级定制设计。社会名流、企业精英、影视明星成为了郭培的客户,春晚的大部分礼服也由郭培打理。国际星章子怡还曾穿着郭培设计的礼服,参加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与格莱美颁奖典礼。

  “社会名流、明星和老板们,可能更有定制服装的需要。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他们,和市场的接合面很小,还没有得到大众的认知。”郭培说。

  2009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郭培获得最佳女装设计师奖,李小燕、杨紫明等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也让人惊艳不已。中国国际时装周则承担了这样的使命:不断传递中国时装的各种符号信息,以及传达中国需要更广泛顾客的信号。中国不仅需要欣赏者,还需要更多理解奢侈品符号的消费者。停留于代工时代的中国服装业,也希望重现当年意大利米兰服装制造的奇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安踏匹克等19家扎堆上市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麦德龙超市,恢复霸王规定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