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质优儿童到底该怎么培养,中国内地不少学校的做法是把一些天才儿童集中到一个天才班里,进行扎堆培养,而且浸会大学对于沈诗钧的培养模式却是融合教育,让天才儿童与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到底怎样好,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整年。”沈振雄说。
诗钧9岁读大学哥哥14岁上牛津沈父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分
沈振雄的两个儿子都是神童。除了小儿子沈诗钧外,大儿子沈怡谋也是一个天才。沈怡谋14岁时已经入读牛津大学,并在牛津大学以一级荣誉成绩完成数学学士课程,现正攻读博士学位。
沈振雄是如何培养出两个天才孩子的,这成为不少家长极其期待了解的内容。
沈振雄说,自从媒体报道诗钧入读大学的消息后,有数十位内地的读者都寄信来,向他询问有关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不少香港的家长就此问题与他联系。
“这次独家接受你们的采访也是想把一些管理孩子的经验与其他父母分享。”
沈振雄说,他的两个儿子小时候都没有超人的能力,以往读书成绩亦未见得突出,只因他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他们的心态,加上肯牺牲,他们才会发力向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分,视乎父母如何激发他们。
结合自己多年细心培养两个儿子的实践,沈振雄总结出了自己的6条心得。
第一,父母要肯牺牲。其实父母与小朋友生活方式是有冲突,在父母眼中的家是辛苦上班后可以休息娱乐的地方,在子女眼中的家是做功课及准备第二天测验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出现家长看电视的同时子女做功课,教育子女的好时机被错过,而且绝大多数父母不愿做栽培工作,以为这是学校的工作,家长送子女上繁多的课外课程,其实他们最想与父母在一起,所以生儿育女之前需要三思。
父母必须制造环境让子女专心读书,以身作则,所以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无可避免。有些工作由父母去做较为理想,有些事学校是帮不了的或做得不好,例如道德,培养判断能力,而我认为有三种工作须由家长自小去训练儿童,因为它们有可能改变命运,培养阅读兴趣,沟通技巧及处理挫败。
父母切忌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视子女为宠物或玩具,忘记自己管教的责任。
第二,谢绝物质及享乐生活。要成绩好,必须远离电视和玩游戏机(包括上网),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的被动活动,习惯长时间做会打击创意动机,而且现在的游戏机实在太精彩,打机后再看书就会觉得很闷,无法集中精神。父母必须引导孩子,令他们愿意为读书放弃大部分娱乐。
第三,要与孩子有良好沟通渠道。要掌握孩子的心态就必须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渠道,虽然孩子每天与父母见面,很少父母与孩子有超过15分钟的互动谈话。“我发现我在床上与孩子说悄悄话才能沟通,我们更有共同语言及笑话,这样他们无论碰到开心事或挫折,都会放胆跟我说。”沟通渠道因人而异,有位母亲跟女儿一起洗澡才能畅所欲言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