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质优儿童到底该怎么培养,中国内地不少学校的做法是把一些天才儿童集中到一个天才班里,进行扎堆培养,而且浸会大学对于沈诗钧的培养模式却是融合教育,让天才儿童与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到底怎样好,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整年。”沈振雄说。
面临交友困惑
在学校里,沈诗钧并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因为其他学生年龄上一般都比他大10岁,而且沈诗钧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经常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大家并不是经常见面”。
但有时候,也会有同学主动找沈诗钧讨论数学问题,甚至是直接向他询问一些数学问题的答案。每每面对这样的请求,沈诗钧都会用一个较为巧妙的方法化解。他并不会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同学,而是会告诉要读的参考书目。“同学们问这些数学问题都很简单,但我不喜欢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在父亲的眼中,沈诗钧有时也会特别调皮,一次香港一家报社的女记者前来采访,顽皮的沈诗钧指着一扇门说,“后面有鬼”!来吓唬这位女记者。
令父亲沈振雄最担心的是,沈诗钧并没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沈诗钧已经与以前的小学同学很少来往了。为了帮沈诗钧交朋友,沈振雄想了很多办法,他主动邀请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吃烧烤,找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戏。但不到一会儿,其他的小朋友都跑开了,只有沈诗钧一个人还坐在那里思考。
与此同时,沈诗钧也与大学的同学玩不到一起,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出去玩都是唱卡拉OK或是看电影,但这些沈诗钧都不喜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很难解决,我也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他和同年龄的学生玩不起来,跟大学同学也玩不起来。”
平静接受采访
平静面对外界质疑
对于这么小就送沈诗钧上大学,父亲沈振雄的做法也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著名学者张五常就在博客上指出:任何天才神童被迫而自小急攻或进什么大学的,都是长辈的愚蠢行为。天才儿童需要的,与非天才儿童一样,是一般儿童的生活与玩意。缺少了这些,长大后精神状态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大师的成就与早拿什么名头无关。如果一个儿童真的天赋奇高,会成大器的,那就根本不需要提早发劲。也有网友“逆风飞杨”指责,这是“功利性教育”。
面对质疑之声,沈振雄说,如果细细一想,大多数成功的人士都是没有童年的,但还是很快乐。关键是所追求的东西是不是你的梦想。关键是你开不开心,而不是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整整三年为了照顾孩子,沈振雄都没有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得也较为困难。在沈诗钧上大学期间,曾有机构提出来要赞助沈诗钧的学费,但沈振雄最终没有同意。“当时很困难确实有一种接受赞助的冲动,但最终还是没有。”
“有些机构提出附加条件,要求沈诗钧长大后一定要在香港工作。但我不想因此而限制他的自由,所以没有接受赞助,我也觉得还有一些人更需要那些钱。”从去年开始,沈振雄重新找到工作,“现在没有当初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