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B2C探路者为何沦为一家二流的互联网公司?看似平稳前行的背后,十岁当当是否存在着“不想长大的基因”?俞渝和李国庆真正理解了互联网产业的本质吗?
俞渝
文/本刊记者 饶宇锋
2009年的春节刚过,当当网(www.dangdang.com)的联合总裁俞渝有点忙。
回家探亲的保姆还没有回来,刚刚12岁的儿子还没有开学,生活琐事让这个曾经获得过“亚洲最有影响力女性”的她有点手忙脚乱。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她开始逐渐淡出了一线管理,“准退休”了。重任丢给了她的老公兼创业伙伴李国庆,她则将精力更多地转向了策略及新业务的研究。
在当当网上最畅销的商业传纪书籍《激荡30年》(下)中,作家吴晓波是这样描述的:“1999年11月,当过多年个体书商的李国庆和他的海归妻子俞渝联手创办了从事网络图书销售的当当网,夫妻俩的职务是联合总裁。李国庆在国内出版界历练多年,俞渝则在美国有丰富的企业兼并和金融领域的经验。当当网的模式完全是照着亚马逊复制的,同时,它还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动态、时时更新的书目数据库。”
一晃十年,早期互联网创业者的命运悲喜不一。但是如当当般始终“未上市”,且对所创立企业具有绝对控股权的却并不多见。而戴在当当网上的“皇冠”除了那顶十年前他们就已经拥有的“最大中文网上书城”之外,也难见更炫目的光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更戏谑地称他们为“傻干的夫妻俩”。
“一轮轮,你都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还不错,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坐在《创业家》面前的俞渝谈锋稳健,逻辑严密,厚厚的镜片背后,眼神清澈而具有穿透力。在她看来,当当网活得还不错。据称其2008年的营业收入十多亿元。公司首次越过盈亏平衡点,平均毛利率在20%左右。
不过,当下大家谈论得最多的却是亚马逊(www.amazon.com)——这个当当网当年的模仿对象。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季度,亚马逊营收67亿美元,增长18%,净利润达到2.25亿美元。而且,亚马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野心和实力的电子商务公司。从“云计算”到“Kindle阅读器”,它不断挑战着商业的边疆。
而在国内,当当早已不再独霸B2C市场。人们谈论得更多的也是马云的淘宝商城、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徐沛欣的红孩子、顾备春的麦考林和陈年的Vancl等。它们发展的速度更快,所开发的市场比传统图书音像潜力更大。
俞渝却希望看淡这样的比较,“谁又能说它们不会是下一个PPG呢?资本都是急功近利,但是做企业你不能这么来。你需要学会取舍和判断。”俞渝强调。
但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可能:当当或许已经错过了它快速成长的最佳阶段,它也错失了至关重要的主场和先发优势。昔日的市场创造者沦为一个互联网的二流公司。当当的未来究竟还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