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权很重要
如果追述当当的十年历史,你会发现夫妻俩做得最坚决,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动作就是拿回公司的控制权,并且不断在加强这种控制力。
而这其中的缘由甚至要追溯到当当创办之初。1999年,看到亚马逊在美国“热得发烫”,开始有投资人朋友撺掇李国庆去搞互联网创业。11月,李国庆找了几个程序员做了一个“傻瓜网站”,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功能的网站,甚至没法下订单,当当两个字甚至都是直接从方正字库里面提溜出来的。
虽然只见雏形,资本却已经等不及了。俞渝的商业计划书还没有完成,IDG、卢森堡剑桥集团、软银三家投资机构已经决定向当当网投入800万美元风险投资,换取当当网59%股份,俞渝、李国庆夫妇及其创业团队通过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共持有当当网41%的股份。
“在早期的谈判中,投资人曾经承诺业绩达到预期值时给予创始人增值部分的一半作为奖励,但是只有口头承诺并无书面协议。具体数字等签完字拿完钱再说,但是此后却再也无人提起。”俞渝回忆道。
2003年,矛盾终于激发。李国庆夫妇坚持“分一半”这个比例不退让,甚至以辞职要挟,股东则集体反对,理由是作为创业股份的奖励比例太高,双方的谈判不欢而散。
直到全球著名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的意外介入,僵局才终于被打破。2002年,在2美元左右的价格进入,老虎基金先后控制了新浪、搜狐、网易分别10%的股份,掘得了第一桶金。电子商务则被老虎基金看作是下一个投资方向,于是找一家研究机构遴选出了5家企业,最终老虎基金投了其中4家,携程、艺龙、当当、卓越,唯一没有投的是阿里巴巴。
在老虎基金纽约总部,俞渝最关心的问题是,“我和股东有这样的矛盾,你能不能帮我解决?”在老虎基金的斡旋下,激烈的利益交锋和一次次不欢而散的电话会谈之后,3家首轮投资方同意接受老虎基金的投资,并由老虎基金出面,向老股东买走了一些股份,再送给管理团队。当当则被估值7000万美元,老虎基金投资1100万美元,老股东退出,IDG套现350万美元,获利3倍以上。至此,当当管理团队的控股比例上升到了59.5%,完成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接着,手握控股权的俞渝和李国庆让一场近在咫尺的收购化为泡影。2003年底,作为竞争对手的当当和卓越同时成为了亚马逊的收购目标。
“决定结果的不是价格,而是控制权。”俞渝说。当当网提出的方案是亚马逊可以成为战略投资人,占到25%~30%的股份,或者以一种递进的方式控股。而亚马逊的方案最少是70%,最好100%。
“在华尔街,我看过太多失败的收购案。一旦不成功,亚马逊不过多一次失败的投资,但是当当就没有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俞渝说。
没有听从投资人的建议,俞渝和李国庆做出了最后的决定。2004年9月,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卓越网(www.joyo.com),后者成为亚马逊的第7个全球站点。据说卓越的投资人雷军曾经大醉三天以示庆祝。而李国庆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不看好这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