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名人在鞋服产品上和双星集团共同代表双星。
由于我集团在双星名人公司持有股份,所以双星名人公司是我集团下辖的子公司,它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以汪海总裁为代表的30多年来为双星品牌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的,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汪海总裁对青岛市的特殊贡献所进行的特殊奖励。汪海总裁作为双星名人公司的股东,所持有的21.88%的股权在双星名人公司并不绝对控股。由于双星名人公司本身包含有16.5%的国有股,包含有16.5%的工会股,所以双星名人公司是国有参股、集团工会参股、为双星品牌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共同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这和四年前我集团对原西南公司进行卖断改制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不是某些新闻媒体报道中所谓的“MBO”(管理层收购)的运作模式。
双星名人公司成立后,考虑到99年为了调动市场一线的积极性,我集团让利、给政策,通过卖断改制“将国有公司转为个人公司”所出现的亏损,以汪海总裁为代表的集团党委研究决定:只有弥补完市场卖断改制造成的国有亏损,才能考虑双星名人公司的运行问题。所以双星名人公司自2002年成立后,一直没有实际运作,工厂所挣的每一分钱全部用于弥补因卖断改制让利给市场一线造成的国有亏损,直到去年弥补完卖断改制造成的国有亏损后,双星名人公司的运转问题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双星名人公司运转后,考虑到“冷粘鞋和硫化鞋分属两个公司生产经营不利于母体制鞋业的发展”,政府又批准同意把双星上市公司的制鞋资产转让给双星名人公司,由双星名人公司承担起整合、发展、壮大双星鞋服产业的历史责任。考虑到“双星名人公司成立后,以汪海总裁为代表的集团领导在双星名人公司持有股份,让国资委来确定双星名人公司向集团交纳商标使用费的标准会更好”,所以我集团在授权双星名人公司使用双星商标时,主动报请国资委批准同意了9‰的使用费率。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给“以汪海总裁为代表的30多年来为双星品牌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的特殊政策,包括成都公司在内的任何一个地区代理商都不具备这个资格。
在双星名人公司获得我集团的授权后,政府明确要求“双星名人公司与双星集团一道,肩负起‘双星品牌维护、培育工作,实现双星品牌再增值’的历史使命”,这一方面说明双星集团和双星名人公司是鞋服产品上双星品牌整体利益的代表,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对双星集团和双星名人公司一定能够把双星品牌继续做大做强给予的充分信任。
是无奈之举,还是蓄谋已久?
在2006年8月10日,成都公司背着我集团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与我集团许可其使用的“DBSD”名称相同、图案相似的“dbsd”商标的同时,同样背着我集团申请注册了同样是25类、能够生产鞋和服装产品的“特星”商标,这更加说明成都公司在依靠双星名牌发财挣钱的同时,对双星名牌早就存有“二心”,对“翻牌”早就做了准备,早就想干自己的;同时也说明不是汪海总裁不让他们干双星,而是他们自己早就不想干双星;不是双星集团不要他们,而是他们背叛了双星;不是他们所说的“无奈之举”,而是早就蓄谋已久;也说明成都公司被解除授权后,成都公司和济南公司所散布的一切谣言都是站不住脚的。
做人要有良心,讲道德,更要有好的人品,特别是成都公司和济南公司,在依靠双星集团实施的市场体制改革得以生存、依靠深入人心的双星名牌发展壮大、依靠汪海总裁给的特殊优惠政策有了现在的规模和业绩以后,不能忘记双星这个“本”,不能把自己的发财仅仅记在自己帐上,不能把“感恩双星、感恩总裁”只是放在嘴上,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支持集团党委的决策上,落实在为双星名牌长远发展做贡献上,那些仅仅局限于汪海总裁个人身上的“感恩”,不是汪海总裁所需要的感恩,只有服从这次市场体制改革,有利于双星名牌的发展,这才是对双星集团、对汪海总裁最大的感恩。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代理、连锁店及经营者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开始主动和新平台取得联系,纷纷表示将紧跟双星,紧跟汪海总裁,还要继续端双星碗,继续吃双星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改革、30年的奋斗、30年的发展、30年的辉煌的双星集团,经过这一次的市场体制改革和理顺,必将迎来下一个30年的继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