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虹变革中,产业结构调整是重头戏,也是长虹董事长赵勇最花心血的地方。在短短三年时间中,长虹切入众多新产业。通讯、IT、冰箱……这些看似眼花缭乱的行动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在指引,那就是长虹的“三坐标”战略。
战略产业按“路线图”调整
2004年7月,长虹换帅。斯时,全国传媒涌向绵阳,不惜篇幅对长虹进行聚焦,大家角度不一,但目的一致,就是想搞清楚一件事:长虹将何去何从?
长虹何去何从?这不仅是媒体的疑问,也是长虹众多职工的疑问。长期以来,长虹坚持"独生子女"政策,集中全部资源,投资于彩电,获得了"中国彩电大王"的桂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长虹90%的利润都由彩电支撑。但是风水轮流转,彩电从80年代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彩电利润日渐微薄,以至于个别企业发出"卖彩电不如卖白菜"的感慨。
彩电盈利日渐式微,如长虹还投重兵于此,明不明智?
假如长虹不做彩电,短时间内找什么产业来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保证企业利润不下降?
面对众人殷切的目光,赵勇抛出了关于长虹未来的战略构想。
2004年8月,赵勇担任长虹集团董事长后不久,一个《由长虹的实践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问题》的报告在长虹管理层广为传看。这个报告其实是赵勇2001年那一次离开长虹时写就的。在报告的序言中,他写道,"原本作为本人在长虹8年的总结,仅供备忘。"然而,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几年之后,当他重新成为长虹的"掌门人"时,这个曾经准备"仅供备忘"的报告,便成了长虹产业结构调整的"路线图"。
突围 兵分三路反攻
在报告中,赵勇用"一个坐标,三根轴线"来描述长虹面临的危机。
按赵勇的理解,世纪之交,各大产业开始处于交融状态。假如将长虹这个传统整机家电企业视作原点,那围绕这个原点,长虹面临三大方向的压力和机遇,分别是产业价值链方向、产业形态方向和商业模式方向。
在产业价值链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及技术附加值将越来越多地从整机向关键部品和软件领域转移,整机产品的平均利润越来越低。以长虹为代表的生产电视机整机家电企业,由于关键部品和软件长期被日、美等国家垄断,面临很大的技术压力,长此以往,将失去产品的定义权。
在产业形态方向,传统家电与网络、通讯和IT产品竞争的边缘逐步模糊,电脑、手机等产品已经开始把电视的一部分功能整合进去,客观上形成分食传统家电市场的态势。
在商业模式方向,整机生产企业与顾客之间采用的"离散式"交易模式,仅仅是产品物权的一次性转移,因为没有后续的交易,逐步失去与顾客的联系,失去产品的定价权;而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与消费者采用的"连续式"交易模式,一旦企业与顾客签订合同,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将长期保持下去,可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利润。对于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而言,他们更为关心的是顾客接受其服务的门槛。
来自三个方向的压力,是造成传统家电企业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主要原因。长虹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其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巩固主业的同时,沿着这三根轴线突围。
这个报告在长虹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在取得共识之后,此后长虹的产业结构调整便开始围绕三坐标谋篇布局。
撤退 剥离劣势产业
此后,围绕三坐标战略,长虹开始产业大调整。
在产业即将开始"千里大越进"之前,为了确保主要战场拥有优势兵力,赵勇决心集中所有的资源。为此,他不得不下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撤退。——从长虹不具备优势,不符合长虹三坐标的产业中撤退出来。据了解,长虹确定了一个原则,自己要做的产业,必须在行业排名前三名,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不在这个行列的,都要剥离出去。
面对一些员工的不理解,赵勇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了更好地退,长虹选择了与别人合作的办法,选择同行业的"高手"来接受自己退出的产业,从而把这些产业做得更好。
虹润公司是长虹电器股份公司与深圳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一个新公司,主要业务是做连接器和线束。连接器和线束以前是长虹自己的内部配套企业做,现在,长虹把自己的设备、厂房折成了35%的股权,深圳得润公司占有65%的股权,两家一起干。
这样的合作给长虹带来了什么好处?虹润电子公司总经理吴如舟概括了5条:一是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深圳得润公司接手长虹的设备后,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使设备生产能力提高了4-5倍;二是降低了成本,成本至少降低了2%;三是占据了技术"制高点"。得润公司给国内多家大的家电企业配套,能够随时将掌握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长虹的配套产品中;四是除了给长虹配套外,利用剩余的产能,还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给其他企业配套,所得利润长虹可以分成;五是把市场风险传递给了合资公司。
虹润只是长虹"战略撤退"中的一个亮点。据了解,目前长虹已退出化工、电子、冲压、电压等行业。这些原先并非长虹强项的产业,通过引进业内实力较强的战略投资者,现在业务都开展得较好。
退,使长虹集中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得以专攻自己擅长的领域。
进攻 抢占3C制高点
在退的同时,长虹沿着三坐标所描绘的三条路径,开始了大踏步前进。
在三条路径中,商业模式未来的变化,是长虹高层最为关心的。因为商业模式的变化,可能会改变一个产业的生存。长虹副总郭德轩讲了一件事,去年长虹组织数百个经销商去国外旅游,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所有经销商中,只有一个人还在用胶卷相机,其他人都是清一色的数码相机。郭感慨称:"前几年,胶卷厂家谁会想到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