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集团在走向辉煌时期这种官商结合的传统,固然有其不得已的地方,但也给后来的晋商们带来不利的定势思维,比如山西民营企业家中的李海仓就是山西著名的“红顶”商人代表之一,李身亡后,围绕他的巨额财产的来源,曾经在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也在力求革除这种官商结合的弊病,因为它导致了商业运作的不公正。如果山西商人还停留在官商结合的习性中不能自拔,不能摆脱祖先留下的这些不应该继续发扬的商业运作模式,新晋商要重新振兴山西的经济,乃至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有所作为,恐怕是更加困难。
雷履泰、毛鸿翙你们为什么要斗争到生殖器?
晋商集团的历史地位,最光彩的莫过于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乡下老祖父的山西票号的出现。
从钱庄、当铺、账局(类似于地方银行),经过漫长的演变,山西票号最终在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的运作下诞生了。
就山西票号在大清国,在俄罗斯、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泰国、缅甸等亚洲国家的影响来说,怎么赞美这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都不过分。
但是,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忽视了一点,山西票号在最辉煌的时期,也没有走向联合,而是各家票号“家天下”式的金融网络布局。
山西票号走上这条路,完全由于日升昌两位职业经历人——大掌柜雷履泰和二掌柜毛鸿翙之间的勾心斗角。
这两位杰出金融巨子的斗争,一直落实到他们的生殖器,直到其中的一方升天为止。在双方斗争的最激烈时期,雷履泰给自己的儿子起名雷鸿翙,意思就是说,你毛鸿翙再能也是我的儿子,走的我开辟出来的道路。毛鸿翙则针锋相对,给孙子起名毛履泰,意思是说,你别张狂,我是你爷爷呢!
在日升昌最红火的时候,两位职业经理人何以会闹到势不两立的地步呢?起因是,雷履泰得了一场可能比较严重的大病。照一般的程序,大掌柜有病,日升昌的生意应该交由二掌柜毛鸿翙主持,但是雷履泰并没有放弃对日升昌的控制权,毛鸿翙如同一个店小二,大小事宜最后都要由病重的雷履泰裁夺。
毛鸿翙心里当然非常的不爽,他开始向东家,也就是由投资人构成的“董事会”施加影响了,“毛鸿翙就对财东讲,他生病了是不是就请他回家去,回家休息,财东也不知道他自己另有意图,然后就请这个雷履泰回去了,这时候毛就乘机掌管票号的一些实权,他来操作。”,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介绍。
用曾经流行的话来说,毛鸿翙这个动作就叫做“抢班夺权”,雷履泰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几天之后,东家在雷履泰的桌上发现了一批雷履泰写给各分号的信。信的内容是命令遍布全国各地的分号暂停营业,准备撤回。
东家大惑不解地问雷履泰为什么这样做?雷履泰说,字号是你的,但分号是我经营布置的。你现在要用新人,那我只好把分号收回来,好让新人重新安排。
雷履泰这一招虽然示人以弱,却实在是“釜底抽薪”,东家们只能妥协,于是雷履泰又回到了日升昌。
俗话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的势力已经是根深蒂固,毛鸿翙显然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在雷履泰重回日升昌的前一夜,毛鸿翙给东家留了封信,选择了走人。
毛鸿翙离开了日升昌,但并没有离开雷履泰的视线,就在日升昌的隔壁,他接受了另外一些东家的聘礼,创立了蔚泰厚的票号。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毛鸿翙的运筹下,又有四家票号次第开业,形成实力强大的“蔚字五联号”
如此,雷履泰与毛鸿翙的个人恩怨,演化为两家票号的世仇,双方的较量一再升级,波及到它们的前沿阵地上。雷履泰不惜赔钱做买卖,把毛鸿翙赶出苏州,毛鸿翙则在在京津、汉口等地攻城略地,让雷履泰防不胜防。
在世人眼里,山西票号就意味着诚信,意味着荣耀,意味着创造。但在它的内部,却是激烈的争名夺利。
雷履泰和毛鸿翙不是晋商集团中唯一的商业领袖,但是他们的个人恩怨,至少在山西票号的历史上写下了令人遗憾的一笔,他们可以各自打造一个金融舰队,但无法联合起来,制造一艘更大的航母,去飘扬过海,去应变未来的惊涛骇浪……
当今天的山西商人和学界人士无限赞美这两位创始人的时候,可曾有人追问过:雷履泰、毛鸿翙,你们为什么要斗争到生殖器?
山西票号的最后一口气为什么上不来?
山西票号把曾经诚信、厚道和感恩的精神推行到神人共赏的极端,有两个小故事为证。
山西省外经贸厅研究员渠绍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从上海图书馆旧报库,看到过一个小资料,很感动,但是没时间,没地点,没人物姓名。它就说有一个山西商人,他爷爷的时候,和英国通过香港做了一大笔生意。后来他爷爷破产了,一直欠着英国商人的钱。到他孙子这辈,经商发迹起来,他就给这个英国商人写信。当时接信的人是英国这个商人的孙子,说我们家还欠你多少多少万英镑,写了一个道歉的信。说这个钱我爷爷还不了你,我父亲也没办法还你,但是他们死的时候都传下来了,说一旦发迹之后,我要把这笔钱还给你,才能称得上良心。”
在盛世显赫的乔氏家族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乔氏家族的先祖乔贵发早年父母双亡,生活非常贫困,在村中常常遭到别人的白眼,甚至同族兄弟也瞧不起他。就在他孤独无助的时候,村里一位姓程的女孩子,常常在生活上对他有所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