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诊所

中国品牌产品为何难以深入美国市场?


[ 姚定康 全球品牌网    更新时间:2007/1/9  ]    ★★★

  二,中国品牌产品国际市场开拓乏力的表现
 
  就中国政府的品牌战略是相当明确的,支持的力度也相当大,制订了不少措施,也举办了许多活动。但是,在中国企业层面,仍然缺乏实施这一品牌战略强有力的队伍以及行之有效的战术,而政府的政策引导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企业一向偏重制造,忽视经销,尤其不擅长国际市场行销与品牌经营。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三种行销方式:
 
  一是将外商“请进来”采购,这是最传统的行销模式。广交会、华交会、义博会是中国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三大展会,它们都在国内,对生产企业参展比较方便,这类商展应归类为“产地展”,外国采购商可以从中国当地大量的生产企业中比价选购,众多参展的企业则竞相压价争取少数采购商,对生产企业而言,是属于最被动的行销模式。远远不如那种以目标市场为基地,所谓“销地展”的主动行销模式。而且,专业商展取代综合商展也是大势所趋。从近几届广交会的情况可见,对欧美外商,通过参加中国大型商展研究动态,物色加工企业的兴趣已大于在现场下订单。2006年秋季的第100届广交会名义的成交额为340亿(有相当水分),不到2005年中国出口额的5%。成交同比增长15.7%,也大大低于2005年中国出口增长的28.4%。中国品牌企业可以在广交会上充分展现风采与形象,想达到扩大自有品牌对欧美出口,还是一个比较遥运的目标。
 
  二是经过港台企业再转口外销到各地。这从中国历年对香港的出口额可以明显看出来。2005年中国对一个只有600万人口的香港出口达到1245亿美元,大于对中国近邻日本与韩国出口之和的1191亿美元、是中国对东盟十国出口额553亿美元的两倍多,甚至接近向有4.5亿人口的欧盟25个国家的出口(1437亿美元)。经香港作转口贸易是中国过去在特定历史条件之下的必需,这也成就了许多港商(包括大陆驻港企业)的事业。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加入WTO已五年以后,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对中国企业的必要性还有那么大吗?香港对中国大陆的功能,是否也应该向金融等行业转型了?从香港转口,不但吞噬了中国企业本来己十分有限的利润,也中断了中国自有品牌闯天下的渠道。无论中国企业经香港出口的产品多大,时间多长,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与终端客户仍然一无所知。
 
  上面两种方式,对中国生产企业而言,其实还是在实施“计划经济”,只是将下“计划”的单位从上级政府转变为外商,港商或台商。中国许多企业埋头生产,不管行销,而且往往还十分满足于这种自以为“省心”的现状。而任何那一位外商,他们只会关心维护与创立自己的品牌,他们只会充分的利用中国的制造业,不但惧怕中国品牌形成气候与其竞争,而且还会千方百计并吞或扼杀中国的品牌,这就是商场的残酷。我们知道许多外商对国内有慈善捐款,有的甚至金额还不太小,但有捐赠品牌的吗?相信还没有,而将中国品牌并购后予以“消化”的,倒有不少实例。
 
  三是蜻蜓点水式的海外推销。中国一些较具规模的企业,现在每年也会组织一二次到国外去推销,但也只是蜻蜓点水而言,往往15天周游列国,一个城市停留1-2天,这样能了解市场,作成生意吗?而且,企业的外销人员历来很少固定,一些国有企业派人出国参展,许多以此作为“待遇”,轮流享受海外公费旅游。研究“平衡”出国人选,远远多于对国外市场的研究与参展业务的准备。在国外三天展览结束后,很少在当地留下联络人员与联络方式,也没有人作竞争对手分析与客户跟踪,人一走,茶就凉,参展公司与品牌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有不少中国企业反映到美国参展并不成功,客观讲,并不是商展组织得不成功,而是中国企业体制本身有问题,或者缺之国际贸易的实际经验。相比之下,港商、台商,以及海外华商参加国际商展的效果就好得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往往并不如中国企业。
 
  所以,如果企业对国外商情不了解,又没有专人研究体产品的行销战术,政府有再好的品牌战略也是难以落到实处,收到效果的。
 
  随着中国企业制造能力的提高,不但帮助国外不少企业降低了成本,开拓了市场,盈得了利润,而且也帮它们创出了品牌。而这一结果,又使中国自有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中国企业还要了解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它使中国自有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更困难,这就是,过去往往只是制造商在创品牌,各大商场都是这些制造商品牌的零售商。而现在,许多国际零售商也在充分利用中国的制造能力,大量的创立自已的品牌系列,如美国的JC Penney与TARGET,它们自己的零售市场,当然排斥中国品牌上架与其竞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金皇冠(公爵)的6大品牌弊病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跨国乳业品牌的十大败因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