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欧典公司
医生:中国品牌价值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公关实战研究员 银虎
病因:冒牌“德国制造”,蓄意发布虚假广告,终被揭开虚假的面纱,从“神坛”拉下了马。
诊断:在消费者行为日趋理性与成熟的今天,犯了品牌传播不诚信的大忌。
药方:采用三步走。第一步,公布地板成本白皮书,成功重返市场;第二步,联合权威检测机构,展开“中德地板大比拼”,让消费者了解到中国地板行业真实的工艺水平,摆脱“假洋鬼子”形象;第三步,用实际行动“感恩”消费者,重获消费者认可,打造欧典品牌新形象。
自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欧典事件曝光以来,欧典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媒体“关注”的对象,欧典也因此四面楚歌,几乎面临灭企之灾。10月26日,欧典总裁闫培金通过央视,向全国消费者做出道歉,表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10月30日,欧典“感恩”广告重登央视……
种种迹象表明,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欧典显然不情愿也不甘心就“灰溜溜”地放弃市场,已经有了重出江湖的念头。但是,从闫培金央视道歉以来,媒体舆论对欧典的“回归”褒贬不一,且反对声音占据主流,认为欧典回归成功的几率甚微。那么,对于重压之下,欧典还能“还魂”否?如果还能“还魂”,欧典又如何危机公关,才能从“地狱”中成功回归,重新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呢?
天堂跌落地狱,欧典尚能“还魂”否?
200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上欧典事件曝光。
3月16日,各地欧典专卖店开始纷纷撤柜,工商部门称等待总局对此事件定性,消费者索赔以及对欧典的处罚均要等待定性以后。
3月20日,欧典总裁闫培金承认欧典地板“德国制造”的显赫身世不过是一个国际玩笑,“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曾在宣传手册中出现的两名“德国总部”负责人也是冒牌货,并郑重向全国消费者致歉。
4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对北京欧典木业有限公司下达处罚决定通知书:按照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处罚,处以广告费五倍的罚款,罚金高达747万多元。从法律上讲,“夸大宣传”并不等于“欺诈”,消费者获得双倍赔偿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