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挑战者”
勇于甚至喜欢接受挑战,是未来企业家的首要禀性。
“让所有人去寻找能承续欧莱雅激情和勇于挑战的人,帮助他们融入欧莱雅,教他们怎么经营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并把他们培养成为最好的挑战者。过一两年,这批新鲜血液就会给各个部门带来新的生机。”盖保罗进一步阐释了 “挑战”为什么会成为欧莱雅员工培养系统的第一个关键词。
在采访中,乐雅女士特别强调了寻找具有巨大潜能的“挑战者”的意义。作为欧莱雅(中国)的人力资源副总裁,她认为,招聘一名适合的人才,就像在空位上栽下了一株品质优良的树苗,浇水施肥和风雨历练之后,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在选拔时,不仅要关注他是否胜任目前的工作,还要考察他是否有发展潜力,挑战更重的责任。
与很多公司不同,欧莱雅不对应聘者进行各种知识或性格测试,而是完全通过面谈来了解人的工作、经验和个性。
乐雅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会通过多轮的面试来了解他们,这不是意味着没有标准,我们的标准包括胜任工作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员工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比如创新意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主动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等。”
对于人才的渴望,欧莱雅可谓绞尽脑汁。为此,欧莱雅还精心设计了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各类比赛,“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就是其中一项,承担着寻找“挑战者”的责任:
4月10日,飞往法国的班机上,陈义如、陈许佳和尧淑玲三位中科大在读硕士生踏上了一项特殊“面试”的征途。
前方:巴黎,欧莱雅全球总裁和副总裁,德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全球七个赛区的冠军队伍,如此阵仗只因为一次特殊的面试——“2006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总决赛。
2005年10月初,新一轮的竞赛刚刚启动,就吸引了全球近4万名本科生和MBA、1500支队伍的竞争,其中仅中国就有6200多人、197支队伍。中科大化学系的三位研究生就是通过校园BBS上的一个帖子组成了Shining Town 队。
他们在高度逼真的网络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一家化妆品公司,与网上虚拟的另外四家公司进行角逐,最后以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来排定名次。在去巴黎欧莱雅总部之前,她们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共六轮比赛,每一轮相当于半个财年。最后她们胜出了,成为东亚赛区冠军
4月12日,巴黎埃菲尔铁塔会议厅内,陈义如他们作为东亚赛区的冠军,将一个已经运营了“几年”的公司“卖”给欧莱雅。为此,他们向由欧莱雅公司高层领导和管理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推销自己公司的卖点,并接受评审团的“拷问”,以此与各区的MBA组和本科组的冠军队伍共同角逐全球总冠军。
虽然略显遗憾的是他们三人最终未能夺得冠军,但欧莱雅的目标已经达到:让那些未来企业家的“苗子”——勇敢的“挑战者”脱颖而出。欧莱雅通过这项商业游戏,可以全面考察参赛者的快速反应能力、战略执行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2005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3000多位学生参与这项竞赛,共有186名优秀参赛者加入了世界各地的欧莱雅公司。
为了寻找各个方面的“挑战者”,他们还将法国总部已经比较成熟的“欧莱雅校园策划大赛”引入中国大学校园,并自行创立了“欧莱雅工业大赛”。
除了赛事之外,欧莱雅还打出“天天招聘”的宣传,纳才计划基本上没有季节性,只要有合适的人才,随时准备聘用。每次招聘就像是寻宝一样,不是说计划招几个人,而是看能找到几个合适的人。出于对长远发展战略的配合,他们所有重要品牌的重要岗位上都必须要配备管理培训生,而且每年都要有。
开拓晋升渠道
欧莱雅的一位副总裁曾说过:年轻员工一开始经历略少,我们就培养他做驾驶小船的船长;经验丰富些了,我们就培养他做军舰的舰长,一直到经理、总裁……
从普通员工到总裁,欧莱雅鼓励每一名员工都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愿望,拥有自己的成功梦想并创造条件激励员工着手去实现梦想,这就是欧莱雅的用人思路。
除了纵向的发展外,员工的职业生涯也可以是平行的,甚至是交错的。
纵向:年轻员工“蹦极跳”
作为“校园市场策划大赛”中国赛区的第一届冠军选手,Ivy也许没有想到,随着自己每年一次的晋升,5年之后竟会成为欧莱雅集团的一个著名品牌的市场经理。而这一品牌和部门在5年前并不存在,当时自己也还是一个大学生。
2001年,Ivy毕业之后以一名管理培训生的身份在“兰蔻”市场部工作。3个月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任务交到她的手中:独立负责“兰蔻”护肤品的上市。当时,护肤品在“兰蔻”产品中占到70%的销售额,而将这样大的项目交给一位管理培训生来负责,确实相当大胆。一年之后,刚刚结束管理培训生身份的她,马上成为了“碧欧泉”的产品经理。
这就是欧莱雅用人的独到之处:敢于让年轻人承担更大的责任,给他们机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