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说道:“还有,你再想一想当初的乡镇企业,就是靠着工程师在周末业余时间把国有企业中的知识和生产方法传授到乡镇企业,后者获得的后发优势是十分巨大的。”任正非越说越带劲。
我把话题引入企业管理中,“对的,企业中的保守主义往往坚持那些过去的成功经验。然而,当日益增长的保守主义盛行于组织,组织并非仅仅只是继续重复那些已知的行为模式。面对外来的威胁,组织总是‘回归自己的根’,而不是寻找新方法来迎战这些威胁,这就是自适应性,也是企业领导者经常犯的错误。
当系统里的领导人很轻率,这个系统就会出现一些激进的做法,我们有时会错误地把它解释为因总裁的果断而使这个企业产生快速反应能力。同样,如果这个企业反应是慢腾腾的,我们也会错误地解释为企业里面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所以我们是慢腾腾的。换言之,这种自适应性就是系统本身会做一些解释调整,它把系统内部的一些错误和一些古怪‘合理化’了。”
自适应性
自适应性是在复杂系统对若干不协调因素的包容和整合,这些错误或问
题成了这个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错误就被“合理化”了。比如李白喝酒才能诗百篇,金斯伯格吸毒之后才能写诗,有人受虐待生理上很舒适等等都构成自适应系统。
例如有公司会说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好是因为我们要追求更大的产量,而把质量做得更好是要花更多的钱。同样,我们之所以高、中、低档,各种各样的客户都做,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有普适性等等。他们会荒谬地解释他们内在的特点,从而使他们的内在错误得到“合理化”的解释。同时,系统的复杂性也会掩盖这样一些错误,因为系统本身是复杂的,你很难发现他们的内在清晰逻辑。所以这样许多的错误行为在系统内部就会被“合理化”了,被掩盖了。
任正非一直在纸上用他自己特有的一些符号写写画画,隔了一会儿他说道,“我大概能理解了,我想我已经理解七个特征了,总结一下就是:
— 初始敏感性——系统内的一个小小变动会导致系统的整个变革。
— 不均衡性——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必然性,成功一定是多个角度的必然性围绕着一个中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 自组织性——系统内在规律或源规则作用于系统的方方面面,由内而外,自我复制,自我放大,摆脱人为因素,拥有自己规律。
— 自相似性——系统在不同阶段总会存在很多相似的行为和做法。
— 滞后性——在系统内部事物中,因与果之间总是存在着时滞的。
— 节点吸引性——系统中的事物在某个时点会停留很久时间。
— 自适应性——系统中事物会自动的适应环境,使错误看上去‘合理化’。
华为和任正非的挑战――复杂改变我们的一切
他看着远处,慢慢说道:“在实际经营中复杂系统怎样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呢?”
我边说边在纸上写着关键词,并用一条一条的划线错综复杂地把关键词链接起来,“我们还得回到起初,慢慢找出我们今天的困境——首先我们需要将工业组织看成是复杂的动态非线性系统。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动导致其他因素相应变动的关系,都是复杂的一个侧面。
我们必须看清局部行为对整体的影响,历史形成的系统行为的复杂性,同时这两者因素的影响,使我们今天的变革面临以下困境:
(1)历史形成的系统有很多特性不能充分被我们了解和掌握,因此这个系统对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是个难题,也不易找到规律。
(2)新举措需要的环境支持与旧系统是不一致的。
(3)新举措的效果会滞后较长时间,其后果无法预测,也无法及时调整。因此,更完整的措施也许是推动突变的发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