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橙子、水饺、面条、调味料……“小产品,大产业”,虽然传统产业留给如今的创业者的空间已不多,进入门槛极高,但从以上几个经典案例可以看出,创业至少要深扎一个行业,坚持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功。
“面条大王”陈克明
克明面业是中国挂面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大。2015年,克明面业在高端市场的占有份额比第二至第四名的总和还多。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事故,导致一个颇受当地欢迎的木匠陈克明手指受伤,陷入无以为业的困境之中。1984年,陈克明在位于湘鄂两省边陲南县试着拿起擀面棍,买了一个手摇机,开了一个小作坊,每天最多生产200余斤面条,推着板车在接头巷尾到处叫卖。后来他自己研发了电动制面机,烘干房等设施。
直到1997年,这个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才真正成立。 2012 年,克明面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中国挂面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三十年来,我都没有被骗过,因为我没有贪欲。”
“公司做大之后,有很多做房地产的来找我,我都没去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那个钱我挣不着。说实在的,我也没那个能力。房地产是个关系网,要把土地拿到手,就要把各部门的关系打理好,那不是我的强项。要我去给别人送个礼,做个什么事,我做不来。”陈克明笑着说,“也不愿做”。
“我认为只有我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才是自己的,别人赚的钱都不应该是自己得的。”这是陈克明很信奉的一句话,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三十年来,他一直只做面条。
王守义十三香
1959年,王守义带领全家从开封通许县到驻马店定居,靠祖传的十三香养活全家。
1969年,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高潮,王老先生无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王守义老先生申领了营业执照,租摊位加工销售十三香,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不论是寒风严冬还是烈日盛夏,他从不间断出摊。
1984年,在次子王银良的劝说下,60多岁的王守义同意成立十三香调味品厂,开始小作坊式生产。如今,王守义十三香已经成了普通家庭的调味必需品,2015年,集团销售额达16亿元。
在王守义十三香的发展历史上,最著名的是“打假”。面对“王守真”“王守仁”“王守和”“十六香”“十八香”等假冒伪劣产品的围剿,一直毫不手软地通过投诉、打官司等手段,予以重拳打击,时至如今共花费三四千万元。
作为家族型企业,创始人王守义曾留下家训,“不准家人做房地产生意,挣惯了块钱,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
32年坚守于一个产业领域,打假零容忍,管理架构扁平化,产品品质精益求精,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不赊款、不欠款,家族化经营……王守义十三香如埋首耕地的老牛,既不快又不慢地往前走着,却将许多“快马”“慢驴”远远甩在后面。
橙子、水饺、面条、调味料……“小产品,大产业”,虽然传统产业留给如今的创业者的空间已不多,进入门槛极高,但从以上几个经典案例可以看出,创业至少要深扎一个行业,坚持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功。
与其追随风口瞎晃荡,不如回村养猪种树,发家致富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