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都可以对 JNBY 说上几句。要是换李琳说,她会说:“要说文艺范儿,我觉得有可能。”加拿大《当代艺术》杂志曾经在北京做过一个访问,李琳喜欢艺术,她兴冲冲地跑去北京做了录音助理,在不少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里发现了 JNBY 的顾客。
2011 年之后的两三年里,JNBY 几乎停止了门店扩张。李琳说,她不打算把店在三线城市扩张(但浙江省是个例外),但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市场, 30 家门店已经够多了,年销售额最好的一家单店可以达到几千万。
事情比这要复杂。2011 年,国内的服装品牌普遍遇到了麻烦。人们的购买力受到了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外来品牌的进入也分割了部分市场。郑敏杰说, JNBY 需要时间喘口气,做调整。直到今年,他们才加速重启了开店计划,主要在西安、重庆这样的内陆二线城市。
在这之前,李琳主导了 JNBY 的一场品牌转化。
2001 年,李琳对品牌进行过一次改造,把最初“躺在麦垛上”的森女风格,朝向都市日常穿着的风格转变。当时,李琳刚刚结束了六年单打独斗的时期,从找材料到服装彻底完工全部一人完成。也是在那一年,品牌换上了一个英文名 JNBY。“江南布衣”在之后变成了集团名字。
这一轮的品牌转化中, JNBY 正在变得更加年轻化。尽管李琳没有强调这一点,但郑敏杰说,过去产品会往目标客群 25-35 岁的后半部分倚重,现在,他们开始更关注 25-30 岁的顾客了。为此, JNBY 开始更大胆地使用棉、麻之外的面料。
李琳说,更多年轻的设计师加入团队里之后,每一季 600 件单品中会有 15% 的设计更年轻大胆。“我有时候也希望不把个人的眼光加到团队上。我老觉得我已经 45 了。理论上,已经不是我们的目标客群。”李琳看起来不像是在开玩笑。
这位 45 岁的创始人在三年前向公司内部引入了基金资本,开始学习精细化管理,并计划明年在香港 IPO。但前提是,她和基金公司谈妥了一些基本事宜,包括 JNBY 的设计风格和开店数量,不要太过市场化。门店的增长今后可能更多会依赖于童装品牌 jnby by JNBY。这是个发展不错的新市场。
“这就是一场博弈。”李琳称,她之所以在这个时间引入资本,只是因为她想给公司建一座“有想象力的”办公楼,为此她请来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者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而这需要钱。李琳亲访了皮亚诺在全球几十个工作室的作品,连皮亚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在一次采访中称,他因此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建筑项目。
2013 年在多伦多时装周和东京时装周发布 2014 春夏系列时,JNBY 已经在“自然”的品牌描述中加入了“意趣”。李琳较初创品牌时变得更热衷艺术,她花大价钱收藏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也开始和艺术家有更多交往。江南布衣艺术中心正在赞助一个叫“想象力学实验室”的年轻艺术家项目。
在形容品牌成功与否时,李琳举了画廊的例子。她说,高古轩的商业成功表明,只要对品味足够坚持,“资本倒过来不会摧毁你”。但她显然更喜欢那些小画廊,在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他,等到他们长成巨星,依旧一起合作。
郑敏杰说,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南布衣品牌部的行事风格。他们开始把更多的活动转移到终端门店,并邀请艺术家参与其中。今年 9 月,JNBY 在北京官舍开设了一家概念店,艺术家徐渠为这家门店做了整体设计,最终门店看起来就像几个拼凑起来的网球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在过去两年,和 JNBY 合作最多的传播平台是 VICE。
2013 年, VICE 和 JNBY 合作推出了摄影项目“游”,来自 10 个国家的年轻摄影师拍摄了身着 JNBY 服装的年轻人,他们中有鼓手、造型师、和时尚红人。
VICE 够年轻够有趣,但它也够小众。一不留神,这会让 JNBY 丢掉更多客人。
2015 年和 VICE 再度合作时,品牌部的一位员工称,他有点担心。新的合作放到了终端门店。VICE 请了“挺有意思”的年轻 KOL 改造门店橱窗。VICE 说,这会“让你走在街上突然驻足(或者被吓一跳)”。
没人知道,这是否会事与愿违。
但至少,他们记住了李琳说的。这位“并不专制”的创始人教导她的员工说:“你做一场活动,要觉得这个活动有意思——否则就别弄。”
李琳还说了什么
(以下 Q = Qdaily, L = 李琳)
Q:刚刚过去的双十一, JNBY 做得如何?
L:我们也参加天猫,一方面总觉得人的消费习惯在改变,方式的改变。但是在我看来服装在天猫的平台销售,对创造者而言,不是特别健康的状态。大家会把历年的库存放在上面。所以我们没有太拿它当重点,但也不会完全不去碰。对我们来说,一个双十一下来,利润上是亏本的,但又帮你回笼了现金。
Q:江南布衣现在有四个衣服品牌。哪个最重要?
L:没有哪个更重要。我的理念就是,在公司里头,当我们培养一个新品牌时,被培养期间可以自由,但如果一个品牌不能自己养自己的话,就不能去孵化一个新的,如果它能自己养自己,可以独立了,就可以再培养一个新的,比如我现在就可以做家具品牌“悖论集”。
Q:女装 JNBY 在哪里卖得最好?
L:女装卖得最好的是北京。全国卖得第二好的城市,未必有北京的一半多。所以,其实 JNBY 在大城市卖得最好,门店一定比三四线城市多。但因为公司在杭州,整个浙江省是很特殊的,覆盖特别好。但从全国布局来看,肯定是大城市多。单单女装,北京 20 家肯定有,上海 15 家肯定有,杭州十几家。全国女装有 600 家门店。
Q:这样看来,二三线城市的门店好像更多。
L:对我来说,北京已经太多了。我们进北京、上海非常早,从刚开始发展全国市场就做(这两个市场),也从来没有萎缩过在一线城市的开店。只是对我来说,不像人家做 branding 做得那么清晰。我就觉得,在一个地方品牌能健康地生存,那就开吧。它在东京能生存,那就说明适合那个城市,如果在三线城市能生存,那就能。
Q:会和哪些品牌作比较?
L:从来不比,也不了解。我唯一知道的就是 Uma Wang。我不是和她比,但我唯一了解的是她。她的牌子和我的牌子定位完全不一样。但 Uma 做的东西,令我很羡慕,做的东西很好,非常个人化。
Q:在商场的门店,会在意旁边是什么品牌吗?
L:我在中国不逛商场。别人去巡店,我都不好意思去,绝大部分的店我都没去过。我属于那种鸵鸟式的人。我们公司会有人在意,旁边是什么品牌,不用我来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