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京东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瞩目的注资方:腾讯。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腾讯以2.15亿美元现金、旗下三块电商产品(QQ网购和拍拍网的100%股权、易迅的9.9%股权)购买京东351,678,637股普通股,占京东上市前流通股的14.3%。
上市后,除了老虎基金、高瓴资本、DST、今日资本将在IPO中各自献售3%的股份外,腾讯所持股本则在上市后有所上升,从351,678,637股上升至489,693,357股,增加了138,014,720股,成为京东的第二大股东。其它机构的股份保持不变。
与腾讯的合作显然增强了京东的底气,那么,京东能否一举翻盘,从而扭亏为盈呢?
四、取道腾讯
从很多方面来看,此次腾讯和京东的战略合作都可谓是双赢。
对腾讯而言,虽然以自有的QQ网购和收购的易迅忝列B2C阵营前三甲,但从市场份额来看,则离天猫与京东相去甚远。根据易观监测的数据,2013年的B2C市场中,天猫所占市场份额为52.1%,京东占比18.3%,腾讯旗下的两块B2C产品仅占6.4%。此外,电商业务占腾讯总体营收比一直未超过20%,这显然不符合小马哥当初四处投资电商时所看到的未来。因此,电商业务乃腾讯的鸡肋、一直所向披靡的腾讯被电商拌了个跟头等说法也是深入人心。此次合作可以说腾讯是将最不擅长的业务丢给了电商界的种子选手,既可以把资源聚焦于更擅长的业务,同时也可以获益于电商界的美好前景:京东与腾讯在B2C的市场份额加总起来占24%以上,京东还有着优秀的物流体系与多年血腥厮杀累积的电商经验。虽然在未来,电商业务项目将逐步淡出腾讯的利润表,但作为京东的第二大股东,腾讯还说不上放弃电商,只是换了个思路:从自己玩(自建或全资收购),到投资玩得好的种子选手(战略入股,不控制)。此前腾讯战略入股搜狗与大众点评网可以说都是相同的思路使然。
而对京东而言,与腾讯的合作最重要的一点,大概是获得通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火箭:京东上市后,将享有微信和手机QQ的一级入口,从而获得二者的巨额流量支持。也正是这一点,引爆了市场的想象,抬高了京东的估值。截至2013年底,在手机京东上线三年半以后,京东手机端的订单占比仅为15%,而易迅网在接入微信商城后不到三个月就获得了这一成绩。腾讯的无线产品占中国整个无线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最新的季报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为3.96亿,同比增长87%,QQ智能终端的月活跃账户数为4.9亿,同比增长52%。事实上,微信的每一层入口都被业界打上了价码,微信整体估值就达到了640亿美元,京东所获得的一级入口,其价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除了移动端的巨额流量支持外,京东还获得了2.14亿美元的现金流补充、QQ网购和拍拍网的100%权益、易迅的9.9%股权以及未来增持的权利。这几块电商产品虽然市场份额不大,但是在腾讯的流量护航下,近年营收依然呈现良性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42亿上升到2013年的98亿,占京东2013年营收693亿的14%,京东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它们既有的物流体系、商品品类和既有用户等资源加以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京东系”在电商圈的竞争力度。日前,京东已对易迅开放物流业务,易迅也已全面清退第三方卖家,二者的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回想当初易迅背靠腾讯这座大山,勇猛地向京东开战,甚至在一些产品中直接标明“每台比东哥便宜XX钱”,京东少了一个虽然说不上棘手但是具有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也总不是坏事儿。在这次的互惠合作中,易迅的员工大概是颇感苦涩的吧,不过历史的前进显然不会照顾他们的感受。
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无论是京东还是腾讯,它们已在一个大方向上做出了选择。不过,京东的野心不仅仅止步于移动互联网。
五、还看未来
京东2014年的战略重点主要放在技术、O2O、金融、渠道下沉、国际化等五大方面,以电商、物流、技术和金融四大业务布局。作为互联网企业,技术是本;O2O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与电商这一金光灿烂的组合,是目前对未来最心照不宣的想象;渠道下沉和国际化也都是拓展业务范围的必然之路,对此,刘强东还有所升华——把中国的制造业送出去;倒是金融这一块,是最不确定的一点,但刘强东似乎对此充满信心。
京东的金融业务战略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平台业务和网银在线。用京东金融集团高级总监刘长宏的话来说,未来京东金融的模式就是“互联网+零售商+传统金融服务”的模式。我们来看看京东近年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
2012年,应该算是起步年:11月,完成了对网银在线(电子支付提供商)的收购;同月,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利用京东的规模和信用帮助京东的供应商从银行获得资金。
2013年,京东开始在金融领域的储备动作明显:7月,成立金融集团后连续申请了商业保理牌照、小贷牌照、基金支付牌照和财务咨询牌照等;12月,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与此前和银行合作贷款的模式不同,“京保贝”动用的是京东自有资金,京东供应商可以凭借采购、销售等财务数据获得融资,放款周期也从此前的一天缩短到3分钟。
2014年,京东金融开始小步快走:2月,推出信贷消费产品“京东白条”,消费者在京东购物可申请最高1.5万元的个人贷款支付,并在3-24个月内分期还款,这应该是互联网金融第一款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3月7日和18日,京东商城PC端和手机端的“网银钱包”低调上线,类似于“支付宝钱包”,将京东在线支付系统进行整合;3月27日,京东金融平台上线,有8家基金入驻,并推出对接货币基金的投资理财产品“小金库”,类似于余额宝、财付通;4月15日,京东开售“京东8.8”基金产品,年化现金支付比率(非年化率)为8.8%,号称京东金融首款“超级理财”。
这当然只是一个开始,离刘强东所说的未来京东“70%的净利润将来自金融业务”还很遥远。刘强东的这一愿景透露了另一个信息,即京东并不期待从电商业务中获取多少利润。事实上,零售一直是个苦逼活,这也是为什么聚美优品的快速盈利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不过,凭借于多年的电商业务,京东累积的是大量用户与数据,而这,才是刘强东对京东的金融如此有自信的原因。从目前来看,京东的发展从未偏离刘强东的战略指引,而他在战略方面,还未出现过值得一书的大败笔。无论你喜不喜欢刘强东这个人,京东这个企业都被他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点还不会改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