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成长机会在TD—SCDMA上
TD—SCDMA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厂商手里面,产业链上有国内外厂商共同参与,但是核心企业是国内企业,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和国内公司合作,都是为了将来切一块蛋糕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里面,任何一个环节不可能独立发展,因为你需要相互上下游的配套,否则你是高不出来的。 中国企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上,只有在TD—SCDMA上会有很好的发展
大家对3G充满很多很美好的期待,现在所能够分析到的、或者所能够看到的这些期待,我想无非是多媒体的应用
主持人:日本NEC占据了WCDMA大约50%的市场份额,美国高通占到了整个3G芯片市场的50%以上,像您说的对于中国自己产业的拉动,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3G牌照发放之后,国内厂商在TD上的发展状况会怎么样?
杨骅:我觉得中国企业的成长机会在TD—SCDMA上。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是核心技术,因为核心技术是决定产业能否成长和成熟的先决条件,在WCDMA和CDMA2000我们不掌握核心优势,在这两个标准里活跃的厂商或者主导厂商都是如雷贯耳的欧美公司。他们选择对国内少数企业有一些支持和合作,但是中国的企业是跟在人家后面,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仅仅是一种跟随。这样的话,企业的成长就会比较缓慢。当你真正可能和它竞争的时候,他会反过来控制你。
TD—SCDMA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厂商手里面,产业链上有国内外厂商共同参与,但是核心企业是国内企业,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和国内公司合作,大唐跟普天,西门子跟华为,中兴跟爱立信,这些合作的国际公司都是为了将来切一块蛋糕。这个是我们国家电信发展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在一个大的系统里面掌握核心技术,有了这个技术,我们始终能够在这个产业发展当中走在前面,不再是过去跟在人家后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开发和制造获得提升。这是第一方面重大的原因。
主持人:国家对TD的支持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杨骅:对,政策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TD—SCDMA一方面是国内提出的,在这方面从国家角度来说,从政府的支持方方面面给这个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也便于企业很好的发展,所以现在TD—SCDMA联盟的企业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互相合作。国内在其它产业上很难做到,在TD上由于有这样一个良好环境,所以大家愿意基于共同的利益进行很好的合作,既有知识产权的共享,也有技术上的共享,也有具体在产业链上下游互相的配套,还有横向的联合来做一些完整的实验等等,都使得整个产业发展达到加速,使得TD产业参与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里面,任何一个环节不可能独立发展,因为你需要相互上下游的配套,否则你是高不出来的,上下游把你牵制住了。在TD—SCDMA上大家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中国企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上,只有在TD—SCDMA上会有很好的发展。至于其他两个标准,我相信少数企业可能会有一定的作为,但是它的作为不可能对整个产业发生重大影响。
主持人:中国运营商有个口号,不仅要做电信大国,还要做电信强国,而在未来的运营商不仅仅是建网这么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讲运营,TD怎么应对这种新的形势?
杨骅:大家对3G充满很多很美好的期待,现在所能够分析到的、或者所能够看到的这些期待,我想无非是多媒体的应用,我们从一代到二代电话,第一代还是模拟电路,那时候是很昂贵的,老板才能够用。第二代主要的特征是数字技术采用以后,成本大幅度下降,变成老百姓都能够用得起的。第三代主要特征就是把简单的移动起来、大家用得起的电话变成一个个人多媒体应用的简单终端,不再是打电话了。打电话逐渐变成多媒体信息终端的一个功能而已,更多的是多媒体的应用、电子商务、股票债券、电子银行等等这些方面,集这些所大成的多媒体终端。
对于这样一个前景来说,对网络来说有很高的要求,对网络和系统终端设备有很大的要求。这个要求主要体现在要有很高的频率,因为频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一定的频率下你可以有一定的设备工作。这个设备所支持的用户数是一定的,不可能是无限的。我们三代的发展标准既要提供我们刚才讲的那么多那么好的应用,同时成本要进一步下降。3G的成本要低于2G,才能让更多的人用得起,而且用得更为舒心。
TD—SCDMA是刚好满足这个需求的,它是在3G标准上频谱应用率最高的系统,第二个要求对数据的要求。我们讲多媒体应用也好,我们讲移动电视也好,这些东西传输大量数据,这种应用用得越普及越多,人们对于网络社会所能够支撑的数据能力就要求越来越高。这方面来说,TD—SCDMA有独特的优势,数据非常强。
主持人:这也就是TD的两个优势——频谱利用率和输出能力?
杨骅:是。尤其是从专业术语来讲,非对称数据。从客户发出的的上行需求和网上下来的下行数据量是不对等的,下来更多。这是我们通常的做法,就像我们现在因特网上网一样,敲上去的指令就是下载,比如我点击搜狐新闻,这只是一个小命令,几个字节就上去了。但是下来的是大量的新闻信息,这个是典型的非对称应用。
但3G我们定义它是一种移动的Internet,大家今后可以移动上网,是典型的非对称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移动电视、VOD点播,都是非对称应用。TD—SCDMA可以自动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能够非常好地满足这样的应用。这个给今后的3G网络带来非常好的支撑。
对于系统来说,3G成本一定要低于2G,这也是制造商奋斗的目标,你只有把价格做得越来越低,才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更好的收入,给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付很少的费用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TD—SCDMA由于技术的特点,系统设备本身的成本就比较低,再加上从组网角度来说,组一个大网的时候,一定网络规模的情况下,成本也比较低,从今后为客户的服务来讲,以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成本来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和应用服务,这样为客户增加ARPU值带来便利。
主持人:针对终端客户需求的应用开发得怎么样呢?
杨骅:比如TD采用了像智能天线独特的设备,其他制式也可以做,但是成本比较高。基于位置的服务到了三代大量增加——我到了搜狐,手机上会有大量周边信息的广告到我的手机上,因为它已经知道我在这儿了,智能天线电磁波传播有速度和时间,有方向有时间。其他制式可能要增加GPS模块或者多增加基站,这样成本就增加了。
再比如我们有一键通能够快速接入,一键下去能够呼叫我们所要呼通的用户。我们驾车周末去郊外,不知道从哪个高速公路口出,一键按下去想问,如果时间很长的话,电话通了我也过了这个口。这些都是TD上面独特的优势。
主持人:这些之外,TD在组网上的优势又是怎样呢?
杨骅:3G的三种标准看起来都有CDMA这几个字,码分多址的缺陷有一个叫呼吸效应,网络覆盖的半径随着用户容量的增加会缩小,当用户量小的时候,它又会变大。你所采用的技术就是要隔离这些码道的感染,所以会带来呼吸效应,容量一大之后干扰就强,覆盖半径就小了。
TD—SCDMA采用时分概念,就没有了呼吸效应,或者说这种呼吸效应非常弱。这样给运营商带来非常大的好处,我网络规划会做得比较简单,第一期这个小区里面只有50个用户,我按规定的半径建好以后,今后用户容量增加的时候,我只需要补点,不需要考虑改变覆盖的半径。但是其它技术支持不一样,它要考虑现在是50个,我在规划的时候要预想到100个的时候怎么缩小,其它站怎么调整,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断去升级调整机站,这给网络建设成本增加非常大,也会带来不便利。TD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方面来说,对于今后3G大家所想象的要求来说,TD—SCDMA都能够以一个比较低的成本更好地更简单的方式来满足3G用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