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说,补课和不补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平时上课,老师主要讲基础知识和普通习题;而在补课的时候,主要讲重点题,有的题目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
一位同学反映,他所在的初三年级日前进行了一次会考,考试成绩的前700名学生才有资格进入直升本校高中的考试。这次会考中,有两道数学题与老师补课讲过的题型很相似。“这类重点题目,如不参加补课,第一次肯定做不出来。”
北京市的刘女士说,虽然孩子一个月的补习费高达4万元,但是高考成绩较模拟考试成绩提高了20分。“对于高考这样能够决定人命运的重要考试,多花点钱提高分数也值得。”
某些补习班费用炒到了“天价”,是因为有人称其中暗藏着“漏题通道”。一位北京的学生家长也表示,多花点钱找到“好老师”,就等于给孩子提了分。
连续几年参与中考出题的南京某重点中学教师王芳则表示,教育部门对于考试漏题事件打击力度很大,都要签署保密协议,漏题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一位家长坦言:“虽然出题过程是封闭进行的,但是出题教师平时是自由的,其实就有出题前参与补习的教师。”
一名深谙补课市场的人士透露,某些培训机构打出“与出题教师密切合作”“特邀10年中考压轴命题教师”等广告。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抬高身价的做法,但有家长心里明白,这类广告也是暗示,这家机构能请来出题教师进行辅导,提分“有门儿”。
过度补课现象,扭曲教育宗旨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教育部门严禁公办包括民办学校补课,对于收费补课的教师更要求重罚,然而补课之风似乎难以遏制。
“一些地方的课外补习非常混乱,几乎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教育部门对于校外补习机构负有监督职责,但多数补习机构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教育部门似乎难以监管。
按照规定,学校在职教师不能从事盈利性课外补习。但实际上,出于人情难却、利益驱使,一些公办老师参与兼职补习,获取利益,大家“你情我愿”,无人举报。
南京一位专业从事课外补习的刘老师透露,现在补课方式“五花八门”,一部分老师去培训机构“代课”,有的打出“名校名师”招牌吸引人,还有的给学生单独“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