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传志和杨元庆终于把这家跨国公司纳于中国人的掌控之中。重新聚焦中国市场,以销售和制造优势对抗苹果。这一次,家门口之战,不能再有闪失了。
联想董事会的一些股东对中国人的管理能力一直抱有偏见。柳传志把杨元庆重新推向管理一线时,遭遇到极大的阻力。“我跟他们反复沟通,甚至还要把权力用上,我是大股东,你再不同意,我跟你急了,因为眼看企业要不行了嘛。”柳传志回忆说。不过当这关键的一关打通后,柳传志就放心了:“杨元庆班子一建立的时候,所有的老外都积极参加,没有一个走的。”
原有的联想手机业务,2007年因为内部的管理问题和受到山寨机的冲击,业绩出现了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亏损,阿梅里奥决定把这块业务卖掉。这让看好手机业务的柳传志非常不舍,最后他指示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接下了这个公司,希望联想移动将来独立上市。到了2009年,重任CEO的杨元庆找到柳传志,希望把手机业务买回来以推进移动互联战略时,柳冒着被指责关联交易的风险,运作了这项回购。
中国人开始重新掌控这家公司,在联想最高决策层的执行委员会,中国人现在以5:4的比例占据大头,陈绍鹏和刘军重新回到核心决策层。这些联想的销售老将被调到了第一线,刘军负责整个ThinkPad和IdeaPad的产品营销,陈绍鹏则负责整个新兴市场。
刘军领导的产品集团开始把消费电脑通过IBM的渠道进行扩展,他还借助家乐福和沃尔玛这样的零售终端销售自己的Ideapad系列产品。陈绍鹏则带领着30多人的销售团队在俄罗斯开展了地毯式的营销,这个市场在联想并购IBM之后4年没有增长,但是在2009年增长了6%。按照陈绍鹏的说法,他们只是复制了以前在中国市场的做法,把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价格卖了出去。这是联想一贯的传统:灵活、实用。
“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让我们有了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偶然,”杨元庆说,“我们对于用中国的一套打法去赢得海外市场更有信心”。
当然,现在最急迫的还是中国市场。杨元庆希望乐Phone能够在中国手机市场打开一个缺口。这款产品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他甚至希望在中国人的用户体验上,乐Phone能够与苹果的iPhone看齐。
负责乐Phone用户体验的王茜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专门研究人机交互设计,是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中少有的几个专家之一。她带领着一帮来自心理学、计算机、管理学、自动控制、工业设计、社会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来研究中国人喜欢哪些手机应用。
乐Phone的短信功能开始和iPhone相似,新信息过来会在首页滚动提示。后来王茜莺发现中国用户跟国外用户不太一样,中国用户的短信更具私密性,于是用户体验团队的人就建议技术人员把短信的提醒放到后台,首页上可以看到有新信息,但是看不到谁发来的,也看不到具体内容。
“本地化不是在国外我看Google新闻,回到这边我就看新浪新闻,更重要的是你要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来为他做调整。” 联想研究院用户研究中心总监王茜莺说。
这些讨人喜欢的改动很难称为创新,基于谷歌Android系统的乐Phone能提供一些与iPhone功能相近的体验,但联想挑战苹果眼下还是一个噱头。看中执行力和效率至上的联想销售文化,与追求极致创新的苹果公司的技术文化并不搭调。在新财年的讲话中,杨元庆讲到了“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的联想之道,也提到了“想清楚再前进、承诺了就要做到、公司利益至上、每一天每一刻都要进步”—没有一项和技术创新有关。
联想现在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销售,乐Phone的营销战略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用一款适合中国人的产品,按照中国人接受的价格去占领中国的市场。
柳传志并不讳言这一点。4月19日的发布会,柳传志在演讲中说,联想的信心在于“这是在中国”,他特意感谢了前去参会的公司老板们—阿里巴巴的马云、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曹国伟,并动情地说这是“朋友之间的生死之交”。
这些人不仅仅是来捧场的。对于乐Phone来说,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合作伙伴。新浪的微博、新闻、乐库,搜狐的搜狗输入法,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都是乐Phone几个内嵌的TOP级服务商。这些第三方服务商专门针对乐Phone的系统进行了研发,并和联想的研发一起进行了后期优化。
按照联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田日辉的说法,这种第三方软件内置有点像当年联想推出的天禧电脑“一键上网”。当时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上网,就像现在其实很多人还不习惯用智能手机。贺志强称乐Phone能整合更多的资源,短期内把第三方软件的数量增加到1000个。不过这需要联想手机有好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