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创业投资 >> 理财投资

60年理财大变脸:30年前银行存钱仅1元2元


[  沈阳晚报    更新时间:2009/9/27  ]    ★★★

  新中国首批金融学子徐君渠话说60年理财“大变脸”

  徐君渠,今年80岁,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金融学子,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40余年。他亲历了中国百姓从无到有的理财巨变。他是上海人,1950年他参加了高考,考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所金融高等院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1952年徐君渠毕业后被分配到人民银行东北区行工作。1953年,又被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军银行,为志愿军开汇票。一年半后,徐君渠回到丹东,在丹东银行开始做储蓄工作,后来调到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从此便没再离开储蓄的工作岗位,直至退休。

  “中国百姓60年的理财巨变我全经历了!”徐君渠说。

  回忆起60年来自己的经历和所见,他感慨万千,“从存钱、买国债,到后来的投资股票,再到近几年兴起的理财产品、基金、黄金、外汇、收藏品……投资理财的渠道越来越多了!”

  前30年 到银行存钱也就1元2元

  徐君渠回忆讲述起当时的“钱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家家户户天天过紧日子。他到丹东银行工作时,每月工资40元左右,在当时算是多的了。“那时大家的工资也就20元—30元,大部分家庭温饱都解决不了,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哪还知道什么理财!”

  当时的银行,有的也就是两三名员工,一天也没几笔业务,有人来存款,也就1元、2元。我们办理业务都用算盘,手写票据,下班后大家一起结账、查账。“人工计算就是没有现在的电脑准确,经常出现账务不平衡,我们就都得重新对票据,查找出错。当时也没有运钞车,只能由一位专门人员拿个口袋,把一天收的钱装好送到总行。当然,那时居民储蓄率较低。据了解,到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元。”

  上世纪80年代 国债是惟一的金融“理财”产品

  单位从工资里扣10元买国库券,小孩到处抓老鼠拿尾巴去换5分钱,人们每月把几毛钱存入银行……上世纪80年代的这些“理财”方式,让徐君渠记忆犹新。

  据了解,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了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徐君渠告诉记者,当时家庭里惟一的“金融”产品就是国库券,被当成“支援国家建设”,大家10元、20元的买。“其实我们对国库券并不很感兴趣,大家手里余钱不多,国库券偿还时间长、又不能变现,所以当时几乎靠摊派。

  后来在街头巷尾出现了“高价收购国库券”的吆喝声。有些人低买高卖,从中牟利。1988年,为了解决“死钱”问题,国家批准在部分城市进行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试点,这样一来,流通的国债也就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有价证券。1985年开始,允许用“贴现”的办法,兑付没到期的国库券。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黄金、铂金、钯金哪一种金饰更能保...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百姓理财60年变化大,“花头”越来...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