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鞋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叶的最后一个初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思谋创办深圳经济特区时喊出一句振聋发聩的声音:“杀出一条血路来!”
当历史的晨雾散去,回望中国,千年遥看,百年鸟瞰,三十载观照,在世界东方有一群怀揣强国之梦,响应小平号召,立志工业企业改革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那个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历史使命,以震古烁今感天动地虽九死而不悔的悲壮,探索新时期国企改革的振兴之道。在这场创新图强的肉搏拼杀中,有人昙花一现,也有人悲壮地倒下,而在齐鲁大地有一位在一个国有企业没调动厂长书记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名叫汪海的幸存者,在中国国企改革的前沿阵地挺立至今,用他的破冰实践创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中国布尔什维克之道。
鞋 道
汪海注定将演绎和见证东方古国的大变局,成为国企改革的开道者。
载入共和国史册的堪称“历史的转折、伟大的转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中国布尔什维克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1984年新年伊始,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航人邓小平在南中国海岸指点江山,在刺破青天高22层的深圳国贸大厦顶端极目远眺,完成了举世瞩目关乎未来中国命运的第一次南巡。
历史如此巧合,正是在这个时候,远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叫橡胶九厂的国营企业却发生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件。一场国有企业变革图强的新的伟大革命就此拉开了帷幕。
直至八十年代初,一直跟着计划转的青岛橡胶九厂,数十年一贯制地生产“解放鞋”,原料由国家统配,产品由国家包销。这年年底,商业部门突然通知橡胶九厂,“傻大笨粗”的解放鞋卖不出去,拒绝收购。
厂党委书记汪海又急又怒,这位身高一米八多、军人出身的山东大汉凭着一身胆气推开政府主管部门的房门,操一口地道的微山湖口音向主管单位领导发问:“生产计划是你们下的,生产任务完成了,你们却不要了,那我们怎么办?”
没得到答案的汪海不得不又去找商业部门,找完科长找局长,几乎跑断腿,就是要不来一分钱。气愤之下摔门而去。
产品堆积如山,灾难突如其来,企业顿时陷入绝境。
上天无门,入地无道。道在哪里?汪海站在胶州湾畔一遍又一遍进行着求道思索。
要在鞋道上走下去,就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在那个令双星人难忘的冬天,汪海带着一帮人,背着鞋,开始自己偷着卖鞋。临出发前,汪海以壮士断臂的悲壮对职工们说:“我们橡胶九厂从今天起,就是要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闯出一条道,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家日后名为“双星集团”的企业,就此迈出产品自销的第一步。而此时,私自销售产品被视为违规。可汪海却卖出了积压的产品,救活了企业,以背水一战之勇气,迈向市场第一道……
改革本没有道,邓小平将其称为摸着石头过河。敢问路在何方?要前进就必须再创出一条新道,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布尔什维克的新使命。
“杀出一条血路”绝对不是一句轻松的口号,每前进一步,都是对传统与习惯的挑战和跨越。
低成本扩张是汪海创立市场经济新机制,抢占市场先机跨出的第一步。在人们还没有听说过“横向经济联合”这一词语时,汪海就以自己的技术主动找到了农村的闲置厂房,破天荒地在山东建立了13个联营分厂,之后又将联营厂办到了中国西部。可在当时那个思想僵化的年代,国家没有政策,以前没有人干过,一些人暗自盘算着“等汪海作大了,折腾垮了,把他抓起来就好了。”紧接着,在上头没有红头文件的情况下,汪海又依据鞋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市场规律,做出了将生产企业从青岛市内主动迁往山沟,向革命老区沂蒙山等贫困地区转移的惊人之举,以争取低人力成本优势。对此有许多人不理解,四处散布“汪海和双星在城里干不下去了才跑到山沟里。”直到十几年后,国家出台了“西部开发”政策,人们才真正理解了汪海的超前思维。汪海谱写了双星“出城、下乡、上山”的发展三部曲,率先创出了主动转移、主动调整的国企生存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