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道
站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新起点,敢为人先的中国布尔什维克汪海在鞋道上将怎样继续走下去?汪海的中国布尔什维克之道还能走多远?
不辱使命的中国布尔什维克汪海不会停下脚步。
1998年阳春三月,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航人提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新要求。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制高点,国企改革转型的鼓点又一次在华夏大地擂响。
此时的双星,正面临深化发展产业拓宽转型的历史性跨越,地方政府表态支持双星上高科技项目。站在胶州湾畔的汪海敞开胸襟,延揽八面来风。在经历了审时度势的缜密思考之后,在村镇县全国都在蜂拥而上高科技的年代,这位惯于逆向思维的中国布尔什维克改革者却出人意料作出一个逆势而上的决策:双星不跟风,跟着规律走,依据自身产业特点,进军传统的与橡胶相关的轮胎制造业!汪海下决心开创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的发展之道。
当汪海提出要给汽车做鞋时,行业上下、社会各界纷纷怀疑、置疑:“一个做鞋的,能搞轮胎吗?”
布尔什维克汪海回答:“有了做鞋的成功发展规律,运用到做轮胎上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用鞋道推动车道,汪海开始了他的车道之行。
历史总是格外眷顾这位国企改革的先行者。1998年4月,国家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的规定,青岛胶南华青轮胎公司也被作为“场外交易”上柜公司股票停牌。这对于华青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是,中国证监会也给华青留了一条生路:允许找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要么瘫痪,要么与实力强的企业合作,这就是现实留给华青的机会。于是,他们想到了地处同一地区,同属橡胶行业的双星。
正在考虑给汽车做鞋的汪海通过考察决定吸收合并华青。
然而,车道并非一帆风顺,等待汪海的却是更大的艰难与险阻。
1998年10月,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准双星吸收合并华青。进入车道抢市场,汪海决定马上向华青输血注入2.45亿元资金,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子午胎,使华青销售额大幅增长。不料风云突变,胶南市政府看到企业出现转机竟背信弃义,提出种种无理要求,逼迫双星与华青“离婚”,百般阻挠华青公司的注销及新公司成立,仅“图章风波”就拉锯半年之久……
到了该与不讲诚信的恶习和地方主义决战的时刻了!
向来“不找市长找市场”的汪海不得不连续五天登门市政府敲响了青岛市委书记的房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汪海与阻挡车道的狭隘势力激烈碰撞,取得了胜利。新时期中国布尔什维克汪海闯出了打破地方主义、本位主义之道……
如果说,接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青与传统恶习决战就充满坎坷,那么,接下来的并购湖北东风轮胎公司,与老国企的旧观念决斗更是汪海在车道上的又一次惊险跳跃。
2005年2月,无力回天的马来西亚金狮集团黯然退出东风轮胎,这让中国轮胎业这桩最早的长达十年的“中外姻缘”走到了尽头。在湖北省领导的撮合下,汪海准备接手东风轮胎这个让“中西医”都感到头疼的企业。
依照市场化规则对东风原有干部重新选择聘用,使一些失去既得利益的领导干部煽动组织一批固守老国企旧观念的职工闹事,一场风暴正悄然等待汪海到来。
当汪海一行兴致勃勃来到湖北十堰市,迎接他们的竟是“双星滚回去,汪海滚出去”的叫喊,闹事者致使全市交通堵塞瘫痪。刚刚住进招待所,几百名东风员工就一齐围上来,省领导怕出意外,非要接他到市里的宾馆去住。但汪海坚持住在厂里。次日,汪海去参加全厂职工大会,会场正门外又突然围上几百名职工,个个情绪激动,把汪海围得水泄不通,虽然门里门外有400多名保安和警察维持秩序,但依然难挡骚动的现场。汪海冲破人群阻挡上台演讲,他大声对东风职工说:“你们知道‘东风’两字是谁题写的吗?是我们共和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他期望‘东风’压倒‘西风’,可你们是在给‘东风’抹黑。我来东风是为了发展东风,让东风重振雄风,我既然来了就不会走了!”汪海坦诚自信的讲话,终于感染了在场的职工,以致掌声响起49次之多。打破国有企业旧体制、计划经济旧观念的阻力,中国布尔什维克汪海冲入轮胎发展的快车道……
经历两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汪海又开始了他的车道新创举。
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要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就必须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不用国家一分钱投资,五次向社会募集资金,注入企业,使双星轮胎充满勃勃生机。中国鞋业第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五次成功募集资金,充分显示了中国布尔什维克运作金融市场的高超能力。汪海高扬资本运作之剑,创出新时期金融资本与产业结合快速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