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企业刚刚步入管理正轨时,人们尚不知企业文化为何物。当时的企业管理者汪海却被一个现象深深困扰着,假大空的宣传口号,社会共性的东西多,符合企业实际的东西少。天天学文件读报纸,员工已听不进去,思想混乱而无法统一。汪海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在深入车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批诸如“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等极富企业个性的警句,用来激励员工。根据员工不愿听空泛僵化、脱离企业实际的说教,创造性地将中华民族“佛、道、儒”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指南。坚持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部先进的、创造自己特色的,汪海创造的一大批企业文化警句为方便警示员工被张挂上墙,却招来一场“语录风波”,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看后不理解,给汪海扣上了一顶“搞个人崇拜”的帽子。可布尔什维克思想者汪海却从此闯出了企业文化发展之道……
时代前进了,企业发展了,可我们却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哲学,还在沿用象MBA这样的西方管理套路,以至于生搬国外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在本土企业运用常常错位。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汪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探索中国人自己的管理哲学,曾创造“九九管理法”,填补国内管理理论空白。汪海的这一管理成果本应获管理大奖,可在那个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年代,评选者非要汪海引入日本、德国的管理案例,汪海一怒之下宁可放弃参评也要坚持中国人自己的管理之道。用中国传统的象形文化,在企业改革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根植现实、合璧中西、贯通古今、实事求是、弘扬精神、贯穿创新、融市场哲学、管理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ABW理论。汪海充满豪气地喊出:“A就是中国人称的老大第一,我们不仅要做中国的老大,还要做世界的第一; B是13亿的大中国,13亿的大民族,13亿的大市场,企业家要鞠躬尽瘁去拼搏;W形似雄鹰展翅,市场企业家要成为不屈不挠搏击长空的雄鹰。市场企业家要根在市场上、魂在文化上、本在管理上,要具备过人的智慧和超凡的能力,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三性(人性、个性、党性),真正做到对国家民族负责,善于竞争,永不言败!汪海还提出了市场经济的矛盾论和红与专的观点,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管理理论之道……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是否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尤为重要,独立的经济对外政策关乎中国企业的发展走向。然而,有少数官员、理论家、经济学家似乎丢弃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布尔什维克的传家宝,提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做世界的加工厂就行了,不要再提民族工业。“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激烈碰撞,汪海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上什么矛盾都可以解决,唯有民族矛盾不能解决。发展经济不能忘记政治。当今世界,没有谁会放弃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再继续用市场换技术、用资源换外汇、用政策换政绩、用廉价劳动力换投资了。当代中国布尔什维克为什么不高举民族精神大旗去夺取商战的胜利呢?汪海以一个中国企业家的睿智与胆识,道出了他对振兴与发展中国工业最深切的思考,阐述了他的发展工业的“三民观”全新主张:振兴民族工业要振奋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品牌,培育民族企业家队伍。无论在什么时代,民族精神都是鼓舞人民奋斗的原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的基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年代,谁经济强盛谁就主导世界,而经济强盛的标志就是民族品牌,民族品牌是民族经济的生死牌,民族品牌体现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利益,是国家实力的象征;要实现“中国创造”就必须大力培育民族企业家队伍。汪海的中华民族之声振聋发聩,令人荡气回肠,创出了中国特色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战略之道……
汪海在企道中创造性地用企业文化规范员工行为,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发展,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对违规事件敢于处理,对有功人员敢于奖励,对有为干部敢于提拔,对无为干部敢于撤换。文化引导,制度约束,奖励驱动,三者相互结合,互为依存,创造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力、凝聚力之道……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它一旦醒来将会撼动世界的。汪海就是一头率先觉醒的东方睡狮,他发出的吼声,足以让世界睁大惊诧的眼睛。
布尔什维克的思想破冰,再一次印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如此的勇气与睿智。这难道不是中国布尔什维克之道创造的新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