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章:资本市场改革或首先推创业板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这一方针,民族证券策略分析师刘佳章表示,对股市最大的期望是全流通发行,市场化定价,而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尤为重要。“在2009年这比较特殊、敏感的年份中,未来资本市场改革最应该首先推出的是创业板。”
创业板有望率先推出
“股指期货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不少专家都认为可以随时批准,为何却迟迟不见监管层批准?”
刘佳章认为道理非常简单:金融危机依旧蔓延,全球资本市场气氛低迷,A股也同样战栗不安。“如果这个时候推出股指期货就等于加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系数。”股指期货应该在外围环境和我国市场基本走好的时候推出。
另外融资融券是为股指期货提供服务,但是融券本身也存在着风险,投资者可以借融券打压价格。因此,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衍生品,刘佳章认为推出的时间都可以往后延迟一些。
而创业板的功能是融资,并且创业板的融资规模较小,不会对市场形成太大的冲击。“这是完善市场架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刘佳章认为,创业板的建设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随后就有希望启动他们的投资愿望。从决策的逻辑上讲,它更有可能被先推出来。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非常重要
对于IPO开闸,刘佳章认为,管理层的讲话中隐含着一个潜台词,即先要改革发行制度,使得一级市场的一部分利润转流入到二级市场中去。因此,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刘佳章表示,目前的新股发行并不健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大多要按照20倍的市盈率来定价,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谁也无法确定这家公司上市之后一定能够保证每年有5%以上的增长。现在的询价制度造成一家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在上市之初就已经被投资者提前透支了。因此,他认为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再重启IPO更为合适。
对于创业板的询价发行,刘佳章建议更要引起重视,这是因为创业板本身存在着高风险的隐患。在他看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出台特别针对创业板新股发行的细则和规定。“目前发行制度下的尴尬是,缺少保护投资者的机制,投资者别无选择必须接受高价的新股,被称为“上帝”的客户反过来只能接受卖东西的人高价销售其商品。”
限制大小非是超级错误
对于有专家建议出台措施限制大小非的减持,刘佳章认为这并不可行。“在法律上这是不允许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已经做了交换,市场已经答应他们锁定一段时间后就被允许减持,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确定的关系。限制大小非的提法是一种超级错误,我相信监管层也不会出台措施对大小非进行限制。”他表示,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呼吁监管层进行一个有序的引导,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即在保证大小非可以顺利减持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市场造成波动。
规范并购重组
谈到监管层表示积极推进上市公司之间并购重组的措施,刘佳章认为资本市场除去融资的功能外,优化资源配置是另一个重要的任务,而优化资源配置涉及的就是并购与重组。
遗憾的是,在近期上市公司重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比如内幕交易、故意打压股价等。刘佳章表示,要警惕某些上市公司借并购重组的机会进行炒作“圈钱”,谋取自己的利益。“规范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加强监管是一个必将推进的大方向。”
监管层声音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证监会正在积极、仔细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并将于今年陆续推出。
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新股发行制度。等到市场条件成熟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看市场情况再重启IPO。
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
股指期货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得非常扎实,其推出时机仍需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证监会正继续就取消红利税的问题积极、耐心地同有关方面进行反映和沟通,但目前方方面面的意见并不统一,还需广泛达成共识后才能施行。
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欧阳泽华:
目前,“小非”解禁压力理论上已经解除。2009年解禁的股改限售股主要是“大非”,但这部分股份减持动力不大,市场不必过度担忧。
创业板发行与上市管理办法的修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要在国家经济金融形势比较稳定的背景下,再择机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