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投入
7161亿
李昌平代表: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李昌平代表说,总理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这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将起到推动作用,“三农”发展迎来新的春天。扩内需、保增长,最大潜力在农村。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李昌平说,甘孜州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年活动,让农业科研成果落地高原藏区,已培育发展出得荣树椒等12种特有农产品,直接使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19.08万吨,农业总产值增长37.5%。这里面,农业科技贡献率近40%。但当前农业农村建设欠账太多。有些农作物品种单一、土地贫瘠,产量低。一亩地一年产青稞不足300斤。李昌平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种资金,集中建设一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农业基础设施。
今年中央投资
9080亿
李明代表:应对危机和改善民生同样能相互促进
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铜陵市市长李明说。
“发展民生工程,就是要深入了解群众最头疼的问题,把具体问题解决到位。”李明说,“群众看病难,铜陵市就实行‘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将市医院的医生和街道、村镇的医生结对,定期让名医和专家到街道、村镇卫生室给群众看病并形成制度。城市居民行路难、停车难,政府就出钱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兴建停车场,让广大居民‘行得通畅,停得方便’。扩大内需,农村潜力很大。农民怎么才愿意掏出口袋里的钱呢?一句话,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李明说,“报告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这都是在消除农民的顾虑。应对危机和改善民生同样能相互促进,所以危机打‘喷嚏’,千万别让民生‘感冒’。”
“下乡”补贴
400亿
谢开华代表:“家电下乡”服务要跟上
潘雪红代表: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范围
报告提出,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代表说,家电下乡深受农村群众欢迎。但由于农村地域辽阔,交通条件参差不齐,不少农民对家电下乡的基本政策和相关规定了解不具体,在少数地方出现了农民买不到真正中标企业的产品、买了家电拿不到补助款、影响购买积极性等问题。
谢开华代表建议,政府的服务要跟上,对假冒伪劣产品要严厉打击,该发的补助要及时到位,有关部门要督促售后服务及时跟上。另外,一定要加大对家电下乡的宣传力度,宣传工作要进村入户,尤其要落实到边远山村,让绝大多数购买者成为家电下乡的“明白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县长潘雪红代表认为,家电下乡是刺激消费需求的一个有力举措。今年2月13日,我们灵山县的家电下乡活动正式启动,仅一个乡镇当天的销售额就达2万多元。老百姓是真心欢迎这项政策。
潘雪红建议,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范围,尽量把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的家电都包含进去,让更多家庭能够受惠。
(本组稿件由人民日报报记者杜海涛、刘裕国、王小光、欧阳洁、钱伟、朱磊、左娅、曲昌荣、鲍丹、庞革平、田丰、余荣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