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梦娜袜业一直走在独舞的路上。
2006年3月1日,北京奥组委宣布梦娜袜业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袜类产品独家供应商。回望来时路:浙江梦娜袜业成立于1994年5月,从2000年开始,“梦娜”一直在整合品牌,包括从商标图形和广告传播等,结果是缺少专业性,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损害了原有品牌积累。2003年,“梦娜”把经营的重心逐渐的转移到了日益好转的外贸业务上来。2004年,因为来自美国的配额限制,而导致外贸业务的不稳定,以及面对强大竞争对手压力,不得不积极寻求突围路径,以致2005年开始关注奥运,最后牵手奥运,以实现品牌突围。总之,从德比战的憾失,到外销受阻,走在重新抉择的边界上,最后与奥运同行。
“梦娜”借奥运从大变强。动作一:梦娜产品的包装已全部换上印有奥运五环吊牌的新包装,不仅如此,梦娜在生产车间、企业班车上、前台大厅、每个会议室里甚至每扇玻璃门上都贴上奥运标志。动作二:在生产方面,梦娜已经在中国香港特区设厂,接下来还准备在印度、越南、埃及等国家建立工厂。动作三:传播方面:开一场新闻发布会,06年的晚会。
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在谈到奥运营销时说:“对于拥有赞助商资格的企业,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需要在关系营销上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消费者、经销商、供应商、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其他商业和财务伙伴,以及战略联盟的伙伴们,都是这次关系营销的对象。”
奥运会是关系营销的平台,从来没有任何的社会事件可以组织如此多的社会关系,针对任何一个组织团体都大有文章可做。奥运营销必须多点利用,多渠道联合能联合的所有力量演绎品牌,发动奥运营销七大体系轴,一起释放奥运激情。
2、奥运文化延伸的缺失
2008年的焦点势必集中在竞技、体育和运动等三大方面。所以,对竞技、体育和运动等奥运文化的深挖掘,不管对于赞助或非赞助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从关联和延伸等两个方面来深挖掘,找出良好的连接点,进行漂亮嫁接。遗憾的是本土品牌基本上抱有投机心态,浅尝辄止,没有主题精神和系统方案;则浪费奥运题材,终不免“折戟沉沙”。
检索大部分个案,赞助企业少有进行关联和延伸的动作。在非赞助企业中仅有少数几个案子,比如,华硕的“为奥运清理垃圾”案,就与奥运就这样搭上了关系。华硕在这次活动完全是站在一种义务服务的角度,因此给人更多好感。这种善找关联并能反客为主,极为精彩。运动品牌特步,赞助北京-上海(Z13/14次列车)奥运列车,获得“特步全国青年文明号宣传奥运文化之旅”活动独家冠名权。奥运列车已2007年12月18日在上海成功发车,这是一次民族品牌与奥运文化的携手,活动取得良好口碑和赞许。
3、产品开发对接缺失
这是不少企业做得很不够的地方。企业花那么多的真金实银,难道只为虚名,不求实利?实利何得?销售产品或服务。所以开发与奥运相关的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退一步说,如果企业的产品与奥运的联系过于牵强,目标消费者对奥运的热情就很难转移到产品上。企业端,如果仅仅强调2008年奥运合作伙伴或供应商之类的,就根本无法体现奥运营销的作用;这里面缺的是产品与奥运产生的自然关系(或言连接点)。
产品开发的元素,需要的嫁接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奥运文化、中国元素、NBA主义,明星系列等等,都可以顺手拈来的。但为何本土品牌在产品开发对接上,思路狭窄、动作缓慢、甚至不作为?
比如国航,我们看到了它的赞助商身分,但这个航空公司如果没有开发“奥运服务”等类似的产品,解决一些误机让人不方便的话,我认为这个奥运并没有为它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