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青岛啤酒",酒瓶显然不一样。
万一发生爆瓶事件,酒瓶和商标都是"铁证"。
本报7月10日C1版报道了《啤酒“借壳上市”惹质疑》后,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他们在喝啤酒的时候也发现了类似情况,尤其是很多啤酒酷似青岛啤酒,也用的青岛啤酒的瓶子,但仔细一看商标,却并非真正的青岛啤酒。
啤酒乱用酒瓶是否普遍存在?是否属于假酒?“借壳上市”是否合法?酒瓶出现质量问题到底该谁负责?本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记者暗访
市民只看商标不看酒瓶
7月10日,记者走访了中百大厦、世纪泰华、银座以及佳乐家等超市以及住宅区附近的商业网点,发现多数啤酒的酒瓶都刻有自己的商标名称或特定的英文字母,如烟台啤酒瓶上都有烟台啤酒字样或者三叉戟式样的图案,430ml的燕京啤酒瓶上部还刻有"专用"二字。
但是,记者也发现所有崂山啤酒的酒瓶上没有任何标志,莱州产的燕京啤酒瓶只是上部散布突出小点,而部分青岛啤酒的酒瓶上也没有任何字样,一种名为"青娇啤酒"的更是用了刻有"青岛啤酒"字样的酒瓶,但在商标上注明了"本容器上的字与本产品无关"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