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联商社2005年报显示,属于三联集团的配送中心至2005年底共占用三联商社资金近7亿元;2006年,媒体又披露了三联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通过经营性渠道,非经营性占用三联商社资金2.16亿元……三联集团资金链之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几年,随着家电连锁巨头国美、苏宁攻城略地入驻济南,三联商社的原有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销售规模逐渐萎缩,对外扩张能力也在衰弱,它的盈利能力已江河日下。”杨郑生分析。
三联商社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该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5亿元,主营业务利润7426万元,净利润仅116万元,同期对比分别下降14.17%、28.8%、95.1%。2006年,该公司仅新开了一家连锁店;2007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亏损407万元,每股收益亏损0.0187元。2007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亏损220多万,其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了7280万元,同比减少了67.58%。
业内人士分析,崇尚“多元化”经营的三联集团巅峰时曾涉足房地产等170多个产业,但随着时局的变化,家电业务在三联集团的发展战略中不得不退出了主业位置。而三联商社的家电业务衰落对三联集团的资金链有着致命的影响,致使三联集团的其他产业困难重重。特别是其房地产项目,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资金链之困更是日益凸显。
以此为背景,三联集团债主盈门亦不足为奇。5月16日拍卖当天,三联商社公告显示,该部分股权被法院轮候冻结,这意味着,除了济南商行以外,还有多家债主对这笔拍卖款虎视耽耽。只是,“流拍”的游戏还会继续吗?
资本大“玩家”
令人拍案的是,这样的“大片”竟然又上演了。
6月17日,济南市中级法院就上述三联商社股权举行第三次拍卖。期间,济南商行横空杀出,最终竞得股权。但仅过数日,三联集团高层人士即宣布由于上述银行“在竞买资格上存在瑕疵,上述股权的第三次拍卖将会宣布无效”。
济南商行何以登场?业内人士分析个中原因有二:一是三联集团为济南商行股东,该行“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股东利益受损”。二是“为了防止别的买家以低价买走此部分股权,这会影响到作为三联集团债权人的济南商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