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区域化”有待提高
“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制约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完善,能更好地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刘俊生说。
目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着手广西、辽宁等地的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并协助信息化司在全国推广“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经验,同时将继续调研分析地方商贸信息化建设情况,根据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实际和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确定运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协助推动建立各地区域电子商务平台。
刘俊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电子商务正在一日千里地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以战略眼光,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武装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的同时,整合网络资源,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建成电子商务CA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货物保险体系、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及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系统,为区域内企业及社会各领域开发各种电子商务应用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撑创造条件,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福建“先行先试”创商机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理论的提出,各地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但是在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借力电子商务的优势,这成为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业界已经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刘俊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2008年5月正式运行的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作为中国首个区域性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为政府推动地方信息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电子商务应用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已经作为商务部的成功案例向全国推广。
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于2007年10月着手建设,2008年5月正式运行,是我国首个区域性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定位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平台,交易环节只是平台的初步功能,按照平台的整体规划,将会在适时引入一些不同业务形态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在线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线零售B2C平台”和“无线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增加电子支付平台、贸易金融服务平台、跨境货物跟踪系统等功能;增加供应链管理平台和国际贸易管理平台功能等,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刘俊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采用了“政府资助、建设外包、企业受益”的共建模式,共享巨额投资国家级平台的丰富资源,解决了重复建设问题;以世界一流的网络环境和自主知识产权的CA认证,解决了安全问题;提供全流程电子贸易服务,解决了功能应用问题;以统一标准实现区域平台与全国乃至世界互联互通,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政府、企业、服务商的多赢。
据了解,该平台试运行半年以来运作良好,截止4月底,平台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000万次,国外访问量则达到500万次,已成功举办了108期企业培训班,4600多家企业注册成为平台的会员。“在线广交会”福建注册会员已经超过江苏和上海,跃居全国第一位。为当地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直接创造了大量商机。
链接: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运用因特网这一电子工具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是因特网最新的和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应用领域。电子商务可以提高商品交换的效率,降低销售成本,并利用因特网巨大的资源拓展市场,因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必将改变传统商业的面貌,区域经济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大大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