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走上了综合开发
林世起告诉记者,2007年1月8日,公司总投资4000多万元、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的枇杷果肉饮料罐装二期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公司的年鲜果加工能力已达30万吨。这条生产线不仅能够满足福清全市的枇杷鲜果加工需要,还可让外地果农受益。
2007年,福建天海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再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研发了“枇杷野(蔬)菜汁产业化”技术,并在第五届“6·18”上进行签约。当年,他们便成功地推出了枇杷花茶和枇杷叶凉茶,这也改变了原本单纯枇杷果饮料的产品单一性,开始走上枇杷综合开发的道路。
“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参加,这个平台太好了。对参会的院士、专家而言,6·18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成果转化的机遇;对参会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发展平台,6·18实现了双赢。”林世起说。
福建三祥的更名故事
一年多转化投产,铸成全球同类产品第三大企业。
电熔铝晶粒控制比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拥有这样的骄人成绩的福建三祥冶金有限公司,前身竟然是个举步维艰的乡镇企业的合资小厂。仅仅几年的时间,这个公司如何能够一跃成为闽东的纳税大户,并成为闽东唯一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厂家?
“三祥能有今天,靠的是借梯登高,‘6·18’功不可没。”当我们昨日拨通三祥副总经理叶林清的电话,他笑着纠正说:“去年,我们企业已经更名了,如今叫做福建三祥新材料有限公司了。”
他说,借助“6·18”,他们通过科技技术转化,产品不断更新。过去冶金占了整个企业产品的90%以上,如今只占20%多的份额。他们企业的产品,目前主要是高新技术的新材料产品。“冶金有限公司”当然要更名。
叶副总告诉记者,十分感谢“6·18”的牵线搭桥,使公司急需的科技项目成果迅速转化,形成新的产业。
他告诉记者,福建三祥冶金有限公司在第二届“6·18”上成功对接“一步法熔炼二氧化锆颗粒”项目。一年多后转化投产,成为全球同类企业中第一个能够生产99.6%品位电熔氧化锆的厂家,排名全球同行业三甲。“单晶电熔铝晶粒控制技术”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该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2005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而在第四届“6·18”上,他们又与清华大学签约合作多晶硅生产技术项目,由现有的单晶硅改为多晶硅,填补国内空白,总投资达10亿元,建成后年产多晶硅1000吨。
关键词 6·18
2003年起,福建每年6月18日举办的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省内企业、个人投资者与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人才之间搭建信息交流和项目成果转化平台。由政府主导的“6·18”,是我省创新科技成果对接投资项目机制的集中展示,也是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一大创举。
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说:“6·18”是一种创新,一种提升,一种集聚,一种合力。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借势登高,项目带动。“6·18”要不断总结经验,创出海西建设平台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