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推动专利产业化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杜民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的资金投入,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重点培养知识产权创造人才、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等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自主创新,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将学术研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立足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浦城也是“三江源”要好好保护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陈正统建议,我省浦城县应列入全国大江大河源头加以保护。
陈正统认为,浦城也是“三江源”,它的东北部是浙江富春江的集流区,西北角的溪流则汇入江西省信江,再注入鄱阳湖,属长江水系;主河流南浦溪汇入建溪,属闽江水系。近年来,浦城县森林资源逐年减少,水土流失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退化,娃娃鱼等已濒临绝境。
陈正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将浦城县列入全国大江大河源头保护之列,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每年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切实保护好“三江源”的自然、生态环境。
体验先行
6·18做媒 小枇杷走出国门
最近,福建省天海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世起有点忙。下个月,他们公司首批出口日本的枇杷饮料就要“动身”了。
“我们的枇杷饮料能够进军国际市场,这都要感谢‘6·18’给我们企业牵线搭桥。”林世起说,首批出口日本的枇杷饮料货值40多万美元。接下来,新西兰、美国的订单也要让他们忙活好一阵子了。
第一次:赚到了第一桶金
天海东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福清,于2004年4月创办。两个月后,公司就迎来了第一次大机遇。
福清是“枇杷之乡”,不过枇杷成熟期极其短暂,不易保存。开办之初,公司董事长李辉吉决定从枇杷深加工中找出路。李辉吉带着员工四处找专家,欲取回枇杷深加工的“真经”。两个月后,在2004年的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他们终于找到了“枇杷果肉饮料”的加工技术,并与技术提供方———中国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开始着手对枇杷深加工技术的开发。
就在2004年底,他们的“清润情”枇杷果肉饮料开发成功。通过现代科技工艺加工的枇杷果肉饮料,风味独特,酸甜爽口,填补了国内外枇杷果肉饮料的项目空白,也为他们赚来了第一桶金。2005年4月18日,该项目投产后,年产枇杷原果2万吨,生产枇杷果肉饮料8万吨,实现产值数亿元,带动2万多家农户受益。
林世起说,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去皮去核枇杷原浆加工生产线的厂家。
第三次:引得许多外商青睐
“除了给企业提供一个寻找高新技术的平台,6·18也给了我们另一个更大的舞台!”天海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世起说,从2004年开始,他们每年都参加“6·18”,每年都有一个项目成功对接。
当然,“6·18”对他们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他说,简单地讲,第一次参加“6·18”让他们找到了农科院成功地对接项目,而第二次参加“6·18”,则把他们推向了国内广阔的市场。第三次参会,则引来了外商的青睐。
他解释说,第二次参会,是2005年的第三届“6·18”,“清润情”枇杷果肉饮料作为大会的指定饮料首次亮相,一炮走红。由此,枇杷果肉饮料走出福建,在省外20多个城市热销。他们还在这届6·18上,成功对接中国农科院提供的“枇杷反季节栽种”技术,让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枇杷。
第三次参会,则是在2006年的第四届“6·18”上,天海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果肉饮料开始受到国外许多客商的青睐。来自日本、新西兰、美国等国的企业纷纷开始与他们进行商谈。其中,一家日本企业当场就签下了上亿元的合同销售意向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