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IT界,联想和宏碁是两面旗帜,也是笑傲世界的中国兄弟。但是,在利益面前几乎没有情谊可言。从国内竞争到欧洲,从欧洲打拼到世界,他们之间的对决似乎多了一种“腥风血雨”的味道。
其实,成功往往由多项因素决定,对于竞争来说,暂时的领先和暂时的落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谁能笑到最后。众所周知,当年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时候,谁也没有笑到最后,无论是携天子令诸侯的曹操,是手握重权的刘备还是独裁的孙权。作为“IT三国”中的联想和宏碁来说,谁也不愿意做失败的曹操、刘备或是孙权,但是对于志在PC市场有更大作为的联想和宏碁来说,谁都愿意做成功的曹操、刘备和孙权。因为,这不需要任何理由解释。
这或许是一次特殊的竞争。
在联想集团与欧洲PC厂商PackardBell(以下简称PB)“谈婚论嫁”的当口,宏碁却突然以7.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第四大PC厂商Gateway。虽然联想仍有表示对收购持开放态度,但即使杨元庆本人也私下承认,“对抗”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若无意外,联想将被迫在国际市场上另寻新路。
目前全球PC市场的竞争格局,惠普、戴尔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联想与宏碁则处于拉锯战阶段。两年前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一跃成就老三的地位,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这可能意味着,之间所做的努力,全部变得毫无意义。”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说。不过,联想品牌推广部的人士说,Gateway所谓的优先收购权,只有在同等条件下才能行使,“如果联想开出的条件好的话,它就没有优先权了。” 这说明,联想与宏碁的角逐,变成了一场金钱比拼的游戏。
其实,在欧洲市场,PB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八位,低于联想的第六位。只不过联想在欧洲市场上原有的Thinkpad渠道广度和深度不足,PB可以弥补。但是反过来说,宏碁的介入对联想是一个压力,可以促进联想迅速建立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
上篇:争购变局 是福是祸
无奈联想
在联想将收购目标瞄准PB之前,实际上宏碁已经与后者“秋波暗送”了许久,但因价格等问题一直没有谈拢。联想的介入似乎让宏碁不得不出局。几乎就在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的同时,其大股东联想控股也宣布,向三家机构投资者出售套现9亿港元,加上早前联想集团公布拥有13亿美元的净现金储备,业界普遍认为,联想“弹药”已经十分充足,一切似乎志在必得。然而,宏碁8月27日的一纸公告令形势逆转。这天,宏碁花费一举拿下Gateway,并宣布拥有PB的优先收购权。本向联想倾斜的胜利天平陡然间划向了宏碁。
其实,对于联想,PB更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鸭子,拿到是意外之喜,飞了也并不特别惋惜。在PB收购的事情上,PB幕后老板许立信原本一直与宏碁谈判。但宏碁在收购价格上有所保留,双方相持八个月之后,许立信主动找到杨元庆,希望联想来收购,“在宏碁此前谈判的基础上继续谈”。于是,短短三周内双方便初步达成意向,达到了可以签约的水平。而就在联想与许立信即将签署合同的前夜,宏碁的突然介入致使交易流产。事后杨元庆承认,联想集团当时没有注意到Gateway对PB有优先承购权,直接导致收购失利。
当然,在杨元庆看来,交易的流产并不会给联想带来太大损失,也不会影响联想继续推进个人消费型业务的计划。如果宏碁收完Gateway,再收下PB,将面临同时整合欧洲和美国两地两家不同企业的挑战。这桩收购溢价近60%,还有那么多包袱要背,并不划算。
联想一直希望在欧洲市场有所作为而不得。此前,联想曾借意大利都灵冬奥会重金推广“Lenovo”品牌,效果并不理想。联想称,在德国市场的推广取得一定成绩,但这还没体现到整个欧洲市场的数字中。联想在欧洲市场表现不能让人满意,主要原因是联想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认知度并不高。
联想进军个人消费市场的决心并不因失去PB这个机会而动摇。在宏碁将Gateway收入囊中之后,全球PC行业的第三阵营当中,东芝、富士通西门子、苹果、NEC以及索尼紧随联想身后,根据Gartner的数据,这几家的份额分别为3.8%、3.5%、2.4%、2.1%、1.6%。如果联想希望在消费市场获得两位数的份额,除了继续依靠联想和IBM品牌的成长,联想亦应会考虑收购其中一家,或许这样会巩固自己的地位。
经过IBM的成功整合,联想已经展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量。联想展现出了开阔的全球化视野,而且善于利用国际化团队,但是,对联想不利的是,在宏碁将Gateway的出价锁定在7.1亿美元后,这些PC大厂正被重估。分析认为,此后任何一个对PC市场份额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收购,其价格都可能在10亿美元以上。
如果联想不收购,而走自建收购渠道,打造“Lenovo”品牌这条路的话,从宏碁的经历看,其在欧洲闯出天地既需要投入不菲财力,时间成本也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