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7日,世界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亚洲版和欧洲版)的封面上是一位中国企业家———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
由此,周海江成为50多年来中国大陆服装界企业家登上该杂志封面的第一人。然而,在获此殊荣的喜悦后,周海江的脸上代之以沉思和忧虑: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纺织业后配额时代里,“红豆”何时才能昂首阔步挺进世界品牌行列,登上服装品牌的《福布斯》封面?
以服装起家的红豆集团,以创立民族品牌为己任,红豆集团提出的战略口号是:“艰苦几代人、持续创品牌”。周海江常说,此生有两个长远目标:一是把民族品牌创好创响,二是把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红豆”商标是中国首批“驰名商标”,红豆西服、衬衫是中国首批“中国名牌”产品。而早在1994年,红豆服装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
而周海江想的是如何做出国际品牌,世界品牌。
在红豆集团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话:“一个没有优秀人物的民族,是一个落后被欺负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优秀名牌的经济,是一个落后被动的经济。”
创业:从大学教师到中国民企第二代掌门人
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无锡红豆集团总裁一职,38岁的周海江并不愿意被称作“第二代”。他觉得自己至少是“一代半”:“我不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第二代人物,在红豆22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参与了17年,应该归类于创业者吧。”语气谦逊而温和,平静地微笑着的脸上流露出少有的沧桑。
1985年,周海江从苏州中学考取了深圳大学,就读当时全国惟一的“经济管理专业”。那时父亲的工厂还刚刚起步,父亲想的是让他通过上大学取得一个公家的饭碗。因为品学兼优,他毕业时被河海大学要去当教师,亲朋好友都为周海江捧上大学教师的“金饭碗”高兴。
半年后,周海江突然向学校正式提出辞呈。这是1987年的事,大学教员辞职在当时简直就是“爆炸性新闻”。
外表儒雅的周海江内心更向往一种充满挑战而不是四平八稳的生活,比起大学教师的职位,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诱人的发展前景更加吸引周海江。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反对,惟一支持的人是父亲周耀庭。周海江辞教回乡,进了无锡县港下镇的镇办企业——太湖针织制衣厂。父亲在这家企业当党委书记。于是,父子齐上阵,周海江和父亲一同开始了创业生涯。
从企业的车间主任做起,周海江担任过厂部秘书、副厂长、厂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集团董事局第一副主席,红豆股份公司董事长。在50名董事参加的总裁选举中,周以49票成为红豆集团新一任总裁,从父亲周耀庭手中接过“帅印”。在众人眼中,红豆集团无疑是个家族式企业,而周海江则是典型的中国民企第二代,但走的是远比第一代更为复杂和艰辛的路。
创业容易守业难。周海江的守业更大程度上还再一次的创业。周海江说:“当这个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家族企业是它最好的模式,但当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你还坚持做家族企业是不行的。”周海江要的是红豆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希望形成一个具有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于是,在红豆企业里,关键岗位的职位实行竞争上岗,使得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周海江常说的一句话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集团每个工厂约50%的股份都由工厂管理层共同持有;周海江想出了“一品多厂”的竞争机制,集团所有的产品都有两家工厂同时生产;周海江提出“母子”公司体制、内部市场机制、内部股份制、考核责任制的“四制联动”,使企业充满生命的活力。
1995年,红豆收购上海的民营企业“申达”,此后又发展了两轮摩托、农用三轮车,然后是电动自行车,服装之外的第二产业———机械产业形成。配套发展中,红豆做起了摩托车的轮胎,后来做到了国内最大的生产摩托车轮胎的厂家。
2001年,红豆上市。
2002年,红豆成立置业公司,涉足房地产市场,大获成功。
今天,红豆拥有10大子公司100多家工厂,两万余名员工,年销售额77亿多元,是中国服装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