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红豆周海江:从民族品牌向世界进发

红豆周海江:从民族品牌向世界进发

作者:     转贴自:中国服装时尚网    点击数:2747



    2005年2月7日,世界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亚洲版和欧洲版)的封面上是一位中国企业家———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 

  由此,周海江成为50多年来中国大陆服装界企业家登上该杂志封面的第一人。然而,在获此殊荣的喜悦后,周海江的脸上代之以沉思和忧虑: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纺织业后配额时代里,“红豆”何时才能昂首阔步挺进世界品牌行列,登上服装品牌的《福布斯》封面? 

  以服装起家的红豆集团,以创立民族品牌为己任,红豆集团提出的战略口号是:“艰苦几代人、持续创品牌”。周海江常说,此生有两个长远目标:一是把民族品牌创好创响,二是把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红豆”商标是中国首批“驰名商标”,红豆西服、衬衫是中国首批“中国名牌”产品。而早在1994年,红豆服装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 

  而周海江想的是如何做出国际品牌,世界品牌。 

  在红豆集团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话:“一个没有优秀人物的民族,是一个落后被欺负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优秀名牌的经济,是一个落后被动的经济。” 

  创业:从大学教师到中国民企第二代掌门人 

  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无锡红豆集团总裁一职,38岁的周海江并不愿意被称作“第二代”。他觉得自己至少是“一代半”:“我不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第二代人物,在红豆22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参与了17年,应该归类于创业者吧。”语气谦逊而温和,平静地微笑着的脸上流露出少有的沧桑。 

  1985年,周海江从苏州中学考取了深圳大学,就读当时全国惟一的“经济管理专业”。那时父亲的工厂还刚刚起步,父亲想的是让他通过上大学取得一个公家的饭碗。因为品学兼优,他毕业时被河海大学要去当教师,亲朋好友都为周海江捧上大学教师的“金饭碗”高兴。 

  半年后,周海江突然向学校正式提出辞呈。这是1987年的事,大学教员辞职在当时简直就是“爆炸性新闻”。 

  外表儒雅的周海江内心更向往一种充满挑战而不是四平八稳的生活,比起大学教师的职位,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诱人的发展前景更加吸引周海江。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反对,惟一支持的人是父亲周耀庭。周海江辞教回乡,进了无锡县港下镇的镇办企业——太湖针织制衣厂。父亲在这家企业当党委书记。于是,父子齐上阵,周海江和父亲一同开始了创业生涯。 

  从企业的车间主任做起,周海江担任过厂部秘书、副厂长、厂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集团董事局第一副主席,红豆股份公司董事长。在50名董事参加的总裁选举中,周以49票成为红豆集团新一任总裁,从父亲周耀庭手中接过“帅印”。在众人眼中,红豆集团无疑是个家族式企业,而周海江则是典型的中国民企第二代,但走的是远比第一代更为复杂和艰辛的路。 

  创业容易守业难。周海江的守业更大程度上还再一次的创业。周海江说:“当这个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家族企业是它最好的模式,但当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你还坚持做家族企业是不行的。”周海江要的是红豆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希望形成一个具有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于是,在红豆企业里,关键岗位的职位实行竞争上岗,使得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周海江常说的一句话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集团每个工厂约50%的股份都由工厂管理层共同持有;周海江想出了“一品多厂”的竞争机制,集团所有的产品都有两家工厂同时生产;周海江提出“母子”公司体制、内部市场机制、内部股份制、考核责任制的“四制联动”,使企业充满生命的活力。 

  1995年,红豆收购上海的民营企业“申达”,此后又发展了两轮摩托、农用三轮车,然后是电动自行车,服装之外的第二产业———机械产业形成。配套发展中,红豆做起了摩托车的轮胎,后来做到了国内最大的生产摩托车轮胎的厂家。 

  2001年,红豆上市。 

  2002年,红豆成立置业公司,涉足房地产市场,大获成功。 

  今天,红豆拥有10大子公司100多家工厂,两万余名员工,年销售额77亿多元,是中国服装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亚军。 

 

[NextPage]

  品牌:最核心的是品牌战略 

  周海江说:“服装是红豆的核心,而品牌就是服装的核心。” 

  周海江刚到红豆工作不久,就向厂部提出“创名牌”的建议。那时,许多企业连产品商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创名牌了。周海江在中央电视台投资160万元做广告,这让许多人意见很难统一:这笔钱等于工厂全年的利润,可以买很多设备、造很多厂房,弄不好会打水漂儿。但是,父亲周耀庭坚定支持周海江,借了钱上央视做广告。由此红豆成为最早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服装企业,也是最早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民营企业。“红豆”品牌较早地进入消费者心中,红豆品牌也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 

  周海江说:“很多的民营企业往往注重企业家的知名度,实际上企业家知名度更适合于计划经济,而市场经济更注重名牌,只有创出品牌,才能使企业更长久。品牌可以成为几代人的追求。” 

  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上,谈起红豆的发展战略,周海江最喜欢和最经常讲起的就是红豆的“品牌战略”。 

  20多年的努力,使“红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与之俱来的是喜人的品牌效应。红豆置业虽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新军,但凭着红豆的品牌形象,楼盘往往一开即被一抢而空。 

  在早期的“创立品牌”成功之后,周海江就动起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内涵的脑筋。周海江决定打文化牌,既少花钱,又事半功倍。于是,红豆集团从2001年开始,发起了每年一次的“七夕红豆相思节”活动,通过举办大型电视文艺活动,倡导海内外华人“过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寄托对亲人、对同胞、对祖国的相思之情。同时,红豆集团还在海内外华人中组织发起了“十万元征集马年春联”、“二十万元征集‘当代王维’红豆诗”、“情歌大赛”、“感动中国的爱情故事征文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花费不多,但所产生的效应强烈,红豆品牌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而周海江的目标是要让“红豆”成为中国第一文化品牌。 

  今天,红豆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了商标的保护性注册,多次拒绝了国外品牌希望通过合资吞并红豆品牌的企图。“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大诗人王维早就在为今天的红豆和周海江做着最好的广告。 

 

[NextPage]

  目标:瞄准世界品牌 

  2005年2月7日的《财富》中写道:“美国男装连锁店BIG&TALL旗下的GORGEFORMAN品牌的西服正一件一件地在无锡红豆工业园区的西服工厂中被生产出来……中国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将使得红豆集团获得更多的客户订单,像SEARS、JC-PENNEY等公司就已经与红豆有业务合作。”“我们正在积极寻求与国际的大采购集团合资合作,不仅要做他们的供货企业,还要让他们来投资参股。”周海江说。近年来,红豆集团出口量增长迅猛,已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地区的多家国际服装贸易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兴奋之余,周海江更多的是对红豆未来的思索和忧虑。中国的纺织品贸易配额被取消,给中国纺织品商带来的是无尽的商机,但挑战也很大。纺织品贸易配额被取消后,外国客户将会增加在中国的采购,增加供应商的数量,价格会进一步压低,势必给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带来压力。 

  新的产业环境下,红豆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增加品牌产品的销量。最重要的是,“建立我们的品牌,包括在国外。”周海江说。事实上,他想说的是红豆不应仅仅是中国品牌,还应是国际品牌、世界品牌。 

  提高在国外的知名度,周海江开始效仿联想集团,也在寻找国外合作者。目前,他已与在迈阿密的PERRYEILIES国际公司取得了联系。另一方面,他正准备与欧洲设计公司合作,他已考虑和巴黎的E-smode学校合作,他相信创新的服装设计能使红豆品牌在国外也能被更多的人叫出来。为了推动品牌的国际化进程,红豆加入了上海国际时装联盟,周海江希望能藉此组织来提高红豆的全球形象。 

  但现状却令周海江无法乐观。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使小镇上的国人都讲究起了服装品牌,而这种时候,相比于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并不怎么为人称道,人们更趋之若鹜的是流行的国外品牌。包括红豆在内,众多的中国服装品牌都在生存线上挣扎着。另一个现实是红豆自己品牌的国际销售并没有占有多少国际市场。 

  周告诉记者:“必须将红豆打造成国际品牌、世界品牌。” 

  周说:“大家都在渴望形成品牌文化,只有这样品牌才能有生命力。比如同样质量的东西,在巴黎就卖得比在南京贵,但是有钱了,人们还是更愿意在巴黎消费,事实上,人们不仅仅在消费这样东西,更大程度上是在消费巴黎的文化。” 

  看起来,放在今天的国际市场上的红豆集团还只是刚刚起步,“国际品牌”、“世界品牌”的目标似乎有点儿遥不可及。 

  周海江表示,红豆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服装生产厂商,打造“百年红豆”。 

  从2000年开始,红豆先后在美国洛杉矶、纽约成立分公司。跨国公司的建立,为周海江和他的红豆集团的“世界品牌”梦奠定着踏踏实实的基础。 

  “红豆生南国”,近18年时间里,周已将从家族企业里种出来的红豆播撒得很远了,并且,在未来,会更远更远。

 

中国品牌总网